厦门全方位开堤清淤 加大力度推动退养渔民再就业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3日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23日 作者:
 【字体:  】【人事人才】

  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完成计划建设年限为2008年9月至2016年12月。厦门海域清淤总面积约为51平方公里,清淤总量约为1.97亿立方米,纳泥造地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完成清淤量7480万立方米,完成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林雯 实习生 张若恬)

美丽的厦门海景 (记者 姚凡 摄)。

高集海堤改造工程施工现场。(记者 王协云 摄)

沙滩修复工程。(记者 姚凡 摄)

  鹭岛厦门,以一片美丽海洋著称于世,每一位来厦游人,无不惊叹于这一片碧海所散发出的风情与魅力。环顾今日的厦门湾,一幅碧波潮涌、海阔天空的壮美图景展现于世人眼前。而厦门岛之所以能拥有这一抹醉人蓝湾,应该归功于市委、市政府以及每一位市民对海洋生态发自肺腑的深沉爱护、珍惜与保护。

  时间回溯到2008年,厦门拉开了大规模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的帷幕——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正式打响,东海域、西海域清淤整治,高集、集杏海堤开口改造,大小嶝围海造地……一系列工程将扩大厦门海域面积、提高纳潮量、保护海洋资源、修复海洋生态,将使厦门的港口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使厦门本岛从“半岛”回归到“全岛”,为美丽厦门建设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成效】

  海堤开口改善水动力循环

  作为海域清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海堤开口工程的第一炮就是从集杏海堤打响的。在2010年7月才刚刚完成施工和监理招标,当月28日,作为施工单位的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就进驻施工现场,正式拉开海堤改造的大幕。

  后来的事实证明,集杏海堤改造这项大工程之所以在短短两年内就能顺利完工,施工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节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施工要求,集杏海堤开口改造围堰工程内外围堰采用了垂直铺塑、帷幕灌浆等防渗措施,防渗效果显著,为主体工程提供干地施工条件。而开口改造主体工程箱涵水闸则全部采用桩基施工,而水闸则采用顶升式液压启闭设备,闸门关闭时液压启闭设备收入闸室,满足了杏林湾、园博苑的景观要求。这几项举措不仅满足设计要求,更加快了工程进度。值得一提的是,对集杏海堤进行开口改造,有力提高杏林湾防洪排涝能力,由现在的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该项目也成为许多外省地市来厦参观学习的“示范样板”。

  2012年7月,伴随厦门人半个多世纪的进出岛要道——高集海堤正式开始破口改造。那个火热的7月,至今还在时任项目经理的厦门港务疏浚工程有限公司洪朝阳心里占据着一席之地。从进组的第一天,洪朝阳和同事们就面临着一项重担——要在最短时间内打通海中的电力进岛第一通道。由于大型施工船在海中作业时容易搁浅,一线工人们只能遵循大自然定下的时间表工作——只要涨潮,就得下海作业。时间紧、任务重,工人们不分昼夜地苦干,在一年当中最热的3个月里,项目组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当年10月,这条凝聚着一线工人汗水的通道正式打通。

  再看如今的高集海堤施工现场,高崎侧850米开口以及集美侧210米开口都已全线告捷,而高崎侧开口内两个主桥墩的建设也接近尾声。这意味着,目前破堤建桥的桥梁项目正步入全方位提速期。如果建设顺利的话,预计在今年底,公路桥就将具备通车条件,轨道桥将于明年下半年完工。

  几年来,我市先后对筼筜、钟宅、大嶝、马銮、高集、集杏、东坑等7座海堤,实施开口通海、破堤建桥、清淤还海等改造工程。集杏和高集海堤的破堤建桥,实现了60年来首次东、西海域水体的自然融通,每年起码可增加1700万立方米循环水量,全面改善水动力交换现状。

  2013年,全市海域清淤整治完成工程量14.9亿多元,是全年9.8亿元任务数的153%。今年上半年又创佳绩,至6月底完成9.3亿元,完成全年12.8亿元省市重点项目任务数的73%。各项工作均有序进展。

  推动退养渔民再就业

  海洋生态修复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海域退养。在海域清淤工程的“重镇”——翔安区,这项硬任务首先被拿下了。

  在翔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全区海域清淤整治工程指挥部,由区长亲自挂帅,抽调精兵强将全力应战,落实人员和经费,进行广泛动员,宣传退养政策,送达养殖退出告知书;按照退养政策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对养殖测量数据进行公示,与养殖户签订退养协议,建立水产养殖分级管理制度。截至目前,翔安区共退出滩涂养殖40069.2亩,退出吊养6848.84亩,退出网箱养殖19657箱。腾出几十平方公里的围堰造地作业面,成为新一轮工程建设的主战场。

  政府在解决转产转业渔民的“营生”问题上不遗余力地倾注心力,集美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2009年,集美区的东、西海域清淤工程攻坚战打响。为了做好海域第一期清淤整治工作,集美区专门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的集美区海域清淤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分设退养组、保障组、综合组等工作机构。在实施海域清淤整治之前,集美区先后对辖区的东、西海域水产养殖做了全面清退工作,同时采取“办培训、促就业,建项目、助增收”的措施安置退养渔民,退养整治海域面积约4.2万亩。

  实施退出养殖、海域清淤整治工程,集美区受影响的退养人员约2万人,在推进退养人员再就业问题上,集美区一马当先在当时开辟了128个“西海夜市”摊位,优先安排解决转业养殖户128户,同时对退养渔民提供了转产转业免费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另一方面,集美区为退养渔民积极寻找合适的经济发展项目,帮助壮大集体经济,市财政对每个村给予100万元的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区财政也配套100万元。发展项目实行个人入股、政府补贴、统一经营、效益量化的办法,建成后可为退养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及收入来源。如今福厦路同集段侨英街道南侧的“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就是其中的一个配套工程,投资近4亿元的项目现在已是厦门人耳熟能详的家具建材专营商场,回报颇丰。

  除了政府扶持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外,还为上岸渔民带来房屋租赁、餐饮、交通服务等多方面收益,解决他们长远收入问题。集美区退养渔民被纳入农民养老保险,区财政对参保渔民每人补助1万元,使其达到一定年龄后,也可领取养老金,保障了他们的长远生活来源。

  此外,湖里区、海沧区及同安区均已先后基本完成海域养殖退养和清淤整治工程的任务,目前已进入扫尾提升阶段。

  为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很多人翔安人还记得这样一幅景象:在翔安大嶝南侧海面上,巨大的施工船挥舞着强劲的“臂膀”紧张工作,乌黑的淤泥从纳泥区的输泥管中喷薄而出。

  这样繁忙热闹的画面,就是全市海域清淤整治工程——大小嶝以及翔安南部盐田造地工程的施工现场。根据翔安南部土地综合开发规划,西起翔安欧厝,东至莲河与南安市交界处,包括大嶝南缘等将造地22平方公里。

  不仅要清淤,从厦门大桥海域清除出来的淤泥经过专业处理后也被大小嶝之间的海域再“接纳”。根据厦门清淤整治方案,我市把清淤与造地、沿海护岸整治有机结合,在大大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给厦门今后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用地。大小嶝造地工程一期规划造地约9.3平方公里,可纳泥约5400万方,目前,大嶝东部垦区纳泥区工程、航空城物流仓储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完成纳泥约450万方,造地约1.5平方公里。未来的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也将在一片“再生地”上拔地而起。

  【问题】

  退养仍是最大难题

  厦门象屿港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从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领导小组成立之初就参与了海域清淤整治工程,先后参与了高集海堤开口改造滩涂清淤一期工程(管线带部分)、2005C752005C76号政府储备用地项目一期和二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70万平方米)、翔安南部欧厝片区盐田废改造地工程(占地面积约630万平方米)、翔安南部莲河片区造地一期工程(蔡厝地块)(占地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和翔安南部大嶝南缘吹淤造地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237万平方米),总清淤量达到5500万立方米。但是,这样一家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却也面临着施工受阻的情况。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所有一线代建单位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一项难题——退养难。

  以翔安南部欧厝片区盐田废改造地工程为例,主要是占地面积大,横跨欧厝、彭厝、前浯、浦边、后村和蔡厝6个社区,而且片区内项目众多,共分成6个项目进行招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细致协调到每个社区、每个小组,一口一口养殖池进行清退。海域清淤整治工程不可避免影响到当地村民的生活利益,不少上岸渔民由于不能马上转换职业角色,融入新工作,甚至经常到施工现场阻挠施工。记者昨日从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目前集美区杏林大桥两侧部分退养工作仍面临着困难,翔安区的部分海域也出现了养殖回潮现象。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仍缺乏从根源上能得以解决的根本对策。而在施工过程中,一些非技术性争议也对施工造成了一定干扰,有的甚至大大提高了成本,拖延了工期。“这是现实不能回避的问题。”在采访中,无论是清淤办相关负责人,还是各代建成员单位,面对如此困境,心情都显得颇为沉重。

  【计划】

  加大力度扶持转产转业渔民

  截至目前,厦门大规模海域清淤整治工程的施工进度已经过半,“行百里半九十”,面对下一步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市清淤办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规划。

  首先,加强清淤办自身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对业主、代业主及在建项目部的一线指导监督力度,强化舆论正面导向,适度宣传本工程的目标、意义及进度,发动社会各界都来支持这一惠民发展工程,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服务到位、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的各项任务目标。

  其次,要建立海域退养工作长效机制。加强与区、镇、街对接工作,确保有关区、镇、街都有专人专项协同退养征拆工作,落实总量包干制,并制定奖励办法以推动退养有序进行。加快推进集美杏林B、D区,欧厝以东至大嶝海域,东园地块的海域退养工作,尤其要确保翔安综改起步区及机场填海造地工程的需要。

  加快周边海域生态修复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表。加快海堤开口、人造沙滩、岸线生态修复、无居民海岛保护等工作,重点是加快集美岸线整治,鳄鱼屿岛屿的保护。

  针对渔民转产转业问题,要进一步鼓励扶持培训上岗,不断完善上岸渔民养老保障体系,落实股份制项目,支持开发休闲渔业项目。如翔安区琼头岸线整治、刘五店虾苗基地改造、集美区杏林社区集体经济、同安区丙洲海洋文化等项目。

  在建项目施工保障工作也必须落实到位。建立市、区、镇(街)、社区四级联动反应机制,对打砸抢、阻挠施工、垄断建材土方、非法填海、乱采砂等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和严厉打击,确保快速反应和施工有序推进。同时加强对各代建业主,施工队伍的监管工作,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注重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构筑和谐的工作氛围,尽量为所在地排忧解难,尤其要解决好排洪防涝工程隐患,确保百姓无忧。

  【背景】

  海域清淤工程势在必行

  厦门是个美丽的滨海城市。要让“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城市之美永久存续,的确需要建设者们的用心付出。

  翻阅史料,可以准确地还原出厦门海域清淤起始的渊源。在上世纪50年代,因为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在抢建鹰厦铁路时,以填筑海堤方案将厦门岛与大陆相连,形成厦门半岛。近半个世纪以来,高集海堤对厦门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环保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更多人发现,老式海堤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在客观上阻断厦门湾东、西海域的海水交流,使北边的杏林湾成为死水一潭,而东边的东咀湾(浔江)与西边的马銮湾,则由于海水不能对流净化,再加上周边城市污水的涌入,水质严重超标。沿海堤两侧也因严重淤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002年,厦门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城市规划也由原先的海岛城市向海湾城市转变,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关于恢复海岛原貌的呼声日益高涨。从客观条件来看,后来杏林大桥和集美大桥的建成,为海堤的开口改造提供了可能性。2006年,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启动,标志着我市海洋生态环境修复进程迈入更大规模阶段。

  【进展】

  大规模清淤整治全面推进

  2008年,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集美揭牌,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丁国炎任清淤整治领导小组组长,时任副市长的潘世建为常务副组长。2012年9月在原基础上又成立厦门海域清淤指挥部,由分管的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加快推进工程速度。市海洋与渔业局作为清淤办主导单位,连同发改委、交通运输部门、财政局等部门多管齐下,海监、海事、海警、边防、政法公安等涉海执法部门则成为主要的执法保障力量。清淤办要求所有工作按规章制度办事——大到施工规划、财务保障,小到每一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细节,都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写进相关文件,下发到各区、各部门和施工现场。还建立通畅的每周一工作例会汇报流程制度,无论是上情下达,还是下情上报都有了明确的渠道。

  各项目业主和代建单位也迅速落实到位。9平方公里的杏林大桥周边清淤及两海堤开口改造项目由路桥集团负责,大嶝机场造地一期工程也由其代建;4.8平方公里的海峡论坛纳泥工程分别交由市政建设总公司和百城建设负责项目代建;5.5平方公里的欧厝纳泥区则由象屿集团进驻……雷厉风行的领导核心,强有力的制度抓手,经验丰富的建设单位,共同推进着厦门大规模海域清淤整治的全面开启。

  六年磨一剑——从现在取得的成果来看,我们更能够清晰地理解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存在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还厦门一片蔚蓝的海那么简单,严格来说,这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综合工程的推进与完成,最终将回归到与每一个厦门人息息相关的民生与经济本质,也就是使厦门涉海经济获得源源不断可持续发展的永动力。通过退养清淤,保护海域功能;增强海水循环,美化生态岸线;持续推进全市退养,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更多储备用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