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1日 更新时间:2013年11月01日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厦门经济】
昨天,天刚蒙蒙亮,马巷镇古朴的街市便迅速苏醒过来。晨练的人们,买菜的人们,赶路的人们,汇聚成一股股庞大的人流,为这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古镇,注入着无限的生机。
35个社区、99个自然村,常住人口约20万人。今天的马巷,依旧延续着自古商业重镇的雄风,扼泉厦交通之咽喉。正因为如此,她的每一次迈步,都格外受到外界的瞩目。
翔安新区的成立,把千年古镇推向厦门经济建设的最前沿。不同寻常的十年,让这片土地的发展,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工业强镇、商贸兴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一条思路逐渐明晰。
2003年镇财政总收入5272.97万元,2006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平均两年突破一个亿;近三年来每年又突破一个亿,截至今年9月份,总收入达59712万元,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可突破7亿元——厚厚成绩单里的一连串数字,串联起马巷的成长之路。
工业强镇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很多翔安人公认的是,在翔安区,真正能用这八个字形容的,只能是马巷镇。
如何把这个“人居稠密,商贾辐辏”的地方建设得更加繁华,多年来一直是当地党委、政府思索、尝试的课题。昨天,回眸马巷十年的建设历程,马巷镇党委书记蔡清发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告诉记者,作为翔安新区的中心城区,十年来,马巷一方面继续发挥商业重镇的商贸优势,一方面紧紧推进工业区产业化建设,而今后,他们还将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引领下,沿着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让蔡清发津津乐道的,是马巷不断蓬勃壮大的工业园区。经过十年的发展,该镇已逐步形成了18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规模,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中,火炬(翔安)产业区企业今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11.83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83.1%。光电产业、电工电子产业、建材产业、食品加工业、贡香产业、轻纺产业——六大产业,如同六根支柱,连接着马巷工业发展的庞大根基。
商贸兴镇 各类客商纷至沓来
马巷镇在翔安区各镇街中的面积并不算大,但却汇聚了翔安区9万多的户籍人口——这个全区人口最密集的镇,托起了翔安最繁华的商圈。“商贸兴镇”,这些年,马巷在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的征途中,脚步从未慢下。
古老的镇区,崛起了一幢幢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万科、特房、中骏、海翼等知名房企,成了当地居民耳熟能详的名字,苏宁电器、随缘百货、新华都、兴恒大酒店,开在了他们的家门口。繁荣的第三产业,使马巷与“翔安商业最活跃的区域”、“翔安最主要的生活聚集地”画上了等号。按照有关规划,接下来,马巷还将加大旧街改造力度,通过建设新城区、改造旧城区,让居民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在马巷的另一侧,翔安企业总部会馆正式落户,海内外客商嗅得商机,开始把目光锁定在这片投资热土。这,无疑将成为马巷经济进一步转型、城市进一步升级的新的里程碑。
保障民生 市民群众喜笑颜开
200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319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714元,而今年,有望突破万元大关。短短十年间,马巷镇农民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
马巷人幸福指数的提升,这仅仅是一个缩影。今天的马巷,福厦高速铁路、沈海高速公路、国道324线、翔安大道、滨海东大道、海翔大道等重要交通线路穿境而过,与辖区其他主干道路构成“四纵四横”的便捷交通网络。巷北路、车站商圈、闽南童谣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的不断推进,也让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几年来,马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累计投入,就已超亿元。
所有这些,都与老百姓的福祉紧密相连。在蔡清发看来,他们的一切努力,都要以保障民生,解决市民群众的生活难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据介绍,目前马巷35个社区村村通自来水,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覆盖率100%。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繁华的马巷,又融入了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街头的一张张笑靥,流露着他们的幸福,衬托着对美丽马巷的希冀。
马巷变啦
(本报记者 王元晖)年少时,全家人从龙岩老家走国道到福州旅游,父亲指着车窗外的一株大榕树说:“马巷到了!”这棵树,以及树旁熙熙攘攘的街市,便定格在了我年幼的记忆里。可以说,认识厦门,我是从马巷开始的。
二十余年后的今天,老榕树还在那里,周边的道路还是那样的人头攒动。所不同的是,古镇变高了,变靓了,变得让不少路人都“认不得了”。
审视千年古镇的成长史,很多人都会把目光锁定翔安建区后的这十年。十年,也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十年,却已经让这片土地改头换面、脱胎换骨。
蜕变,远没有结束。下一个十年,甚至再下一个十年,马巷会怎样?
现在,我也偶尔带幼小的女儿到马巷玩。相信长大后的她,一定会有和我此刻一样的感慨——马巷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