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打造海峡邮轮经济圈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8日 更新时间:2012年11月08日 作者:
 【字体:  】【厦门经济】

  核心提示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人”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建设启动的近一年时间里,厦门港口管理局和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积极作为,主动出击,创新服务,推动航运中心建设有序开展。

  比如,在港口业务拓展方面,厦门港在积极拓展对外业务的同时,也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了厦门港业务的稳定增长。

  航运中心的建设,一大亮点便是与海峡对岸的合作共赢,这也是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区别于全国其他航运中心的核心所在。建设启动以来,厦门港积极寻求对台交往新突破,除了厦金航线、客滚运输、三通航线的合作再扩大,海峡邮轮经济圈、两岸海运快件等合作成果也呼之欲出,快速将“优势”化为“能量”。


  积极服务 力促业务增长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厦门港继续将“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作为着力点,切实帮助码头、货主协调解决生产运营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落地、业务拓展、提效增速,做大做强厦门港。

  在外贸依然疲软的情况下,内贸箱的突破性增长稳固了近年来厦门港的增长形势。比如今年,厦门港务集团和上海中谷新良继续加强合作,在厦扩大运力投入,使内贸箱业务量快速增长。

  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厦门港内贸业务存在码头资源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内贸集装箱泊位不足,内贸箱作业效率低、待泊时间长。对此,厦门港口管理局积极介入协调,采取外贸码头兼做内贸集装箱、恢复内贸集装箱码头作业功能、协调租用外贸集装箱码头泊位等方案共同破解。

  这些做法凸显了创新,产生了十分积极的效果。比如,经过协调,嵩屿3#泊位顺利划为内贸专用泊位,东渡、海天、象屿三个码头灵活有序安排内贸船舶靠泊计划,缩短在港待泊时间,都直接提升了内贸箱的运转效率。

  目前,厦门港内贸集装箱船舶作业单机平均效率达30自然箱/小时,较以往提升近50%。


  争取政策 推动两岸航运


  厦金航线,承载两岸90%以上的海运旅客,是两岸民众往来的“黄金通道”。在厦门港口管理局和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的共同推动下,厦金航线今年实现了夜航,目前运作良好,进一步发挥了服务两岸民众的作用,业务量不断做大。10月29日,厦金航线日客运量达到7917人次,创厦金航线开通以来单日旅客流量最高纪录。

  支持厦金航线进一步壮大,厦门港已有思路。据悉,接下来,厦门港将争取允许大陆船舶加注免税燃油,推动开展行李直挂业务,完善夜航通航条件,推动夜航常态化运作。

  厦台之间另外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便是邮轮业务。今年9月,厦门港务与台湾港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厦台邮轮的发展。据悉,厦门将争取邮轮母港建设取得国家政策扶持,允许境外邮轮公司在厦门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开展经批准的国际航线邮轮服务,准许外国邮轮从事国内港口多点挂靠业务;允许国际邮轮采取“两头在外、中间直航”的模式,经厦门港直航台湾;允许在厦门注册的两岸资本邮轮公司以租赁或购买悬挂方便旗邮轮的方式,经营以厦门港为母港的两岸邮轮航线;争取更加灵活开放的关检税费政策,参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实施免关税、免签证、放航权等优惠政策。

  另外,厦门港还将计划积极突破两岸客滚运输瓶颈,发展两岸小货快运业务,实现两岸海运快件(厦门―基隆―台中)双向运营业务;加强对台专业物流基地建设,设立农产品、水产品、食品等的专业物流中心,将厦门打造成为两岸冷链物流中心。


  数字看发展


  800万

  自2001年厦金航线开通以来,已有超过800万两岸同胞安全往返,其“安全、便捷、准点”等诸多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两岸同胞往来两地的出行首选。

  1.8倍

  今年,厦门港的内贸业务大幅度增长,以8月份单月为例,当月完成内贸中转箱7.55万标箱,同比大涨118.5%;当月完成内支线中转箱5.07万标箱,同比增长181.8%。2011年,内贸箱箱量是2008年的1.8倍,今年有望在此基础上继续大幅提高。

  1327.76万吨

  厦门港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年对台货物(含集装箱货重)吞吐量分别为978.39万吨、1164.99万吨和1327.7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9.75万标箱、33.73万标箱和33.45万标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