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1日 更新时间:2012年06月01日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厦门经济】
台海网5月3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文)说起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企,融资难就如随时要勒紧的绳索一样,时刻威胁着民企健康、快速发展,但幸运的是,厦门市政府一直都在为企业创造解决融资难的条件。
2010年,厦门市共有6家企业实现境内上市,均为民营企业;2012年,厦门市中小企业集合资金信托规模扩大为1亿元,主要用于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日前,福建省发改委、福建证监局也表示,支持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对具备条件的拟上市民营企业优先列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进入新三板试点范围。业内人士认为,民营企业的资本环境,进入“黄金十年”。
资本扩张 民企上市之路越走越宽
“资金匮乏向来是制约民企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对此,厦门市增加了市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安排数量,市、区两级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为创办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支持。”作为专门为民企负责的地方,厦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人员介绍,这些年,厦门已经引导、带动民间资本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小企业创业投资机制,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也为创业提供融资指导服务,为创办小企业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此外,作为直接融资最佳途径之一,民营企业已成为厦门企业上市新一轮主角。2008年之前厦门A股上市17家企业只有两家民企;2008年、2009年,新上市的12家企业全部为民企;2010年,厦门市共有6家企业实现境内上市,均为民营企业,募集资金39亿元,境内上市公司家数创厦门市资本市场20年来的新高。目前,厦门的上市后备企业还有70多家,其中依然以民企居多。
不仅如此,整个福建省都在开展多种形式上市辅导,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导报记者了解到,省发展改革委、福建证监局等机构,一直都在开展多种形式的上市辅导培训。对具备条件的拟上市民营企业优先列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支持福州、厦门、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入新三板试点范围,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
资金支持 多管齐下拓宽融资渠道
除了上市,对大多数民企来说,向银行贷款还是解决资金问题的首要选择。
谈起贷款,在湖里大道做服装出口贸易的范先生感慨良多。他还记得,几年前想要贷款,那几乎比登天还难,整天跟在银行信贷工作人员的屁股后面,小心翼翼伺候着,还不一定拿得到钱,可如今,只要企业说缺钱,找得到担保,很快就能从银行处拿到周转资金。
“为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去年,由厦门市经济发展局牵头,厦门市担保有限公司与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还联合推出了厦门市成长型中小企业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获得成功。”范先生说,今年,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继续实施,信托规模扩大为1亿元,主要用于企业流动资金周转。这就意味着,他的燃眉之急终于可以解决了。
导报记者了解到,帮企业融资方面,厦门一直走在业界前面,已推行的一些举措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比如,研究推进厦门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业务管理;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集合发债;两家中小企业参与、首期规模达6000万元的集合可转换债券项目已完成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报人民银行相关部门审批。
就在几天前,厦门市经发局召集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重点工业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负责人,开了一个专题会。据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厦门市政府分两批出台了扶持企业扩大生产、技改升级、融资等近20项政策,支持资金达18亿元以上。如减免12项涉企收费,一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近15亿元。
政策开闸 不断刺激民间投资增长
事实上,民企除了依靠灵活的政策和周到的融资服务解决问题外,民间投资的自由性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民企解决自身问题的局限性。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元春曾公开表示,目前不少部门开放一些关键领域,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趋“杠杆化”,但长期来看,这些政策将保障民间投资的利益,使得民间投资的地位不断提高。
而上个月以来,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等陆续公布了各自领域促进民间投资的意见,强调今后市场准入的审批不再对民间资本进入设置限制条件或其他附加条件。如国资委强调,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或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时,应当积极引入民间投资,国有股东通过公开征集方式或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权时,不得在意向受让人资质条件中单独对民间投资主体设置附加条件。
银监会近日也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并且降低了民间资本在传统垄断领域经营的门槛限制。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由原来的不低于20%降低到15%。
“可以预期,这些有关民间投资的政策将比2005年类似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更能刺激民间投资的增长,对民企的融资问题也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改善。”厦门青年企业家协会人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