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创新选派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效果明显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0日 更新时间:2012年05月10日 作者:
 【字体:  】【人事人才】

   厦门市自2010年开始探索“按需选派、驻镇包村、联合帮扶”的选派干部驻村帮扶新机制,充分弥补了传统选派干部直接驻村工作的不足,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当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厦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鸿平说,和其他地区选派干部先抽调人员再对接派驻地的方式不同,厦门市委组织部在选派干部前,先到各区、镇(街)摸底调查基层需求,然后再根据农村所需“量身选派”挂职干部。此外,在派驻形式上改直接驻村为驻镇包村,在下派干部工作方式上变单兵作战为工作组联合帮扶。2010年底,厦门派出7个工作组21名优秀干部驻镇包村作为试点。

  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山亭社区是个村改居的社区,有几户村民因为相关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度经常上访。“这次来挂职的干部刚好是市法院、检察院的干部,他们帮助做这些上访村民的思想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将一个个矛盾纠纷化解了。”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进城说。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副调研员朱荣洪2010年10月到马巷镇挂职,担任镇党委副书记并包村山亭社区。在去年一年里,他帮助社区化解涉诉信访案件5起,涉案金额60多万元,其中包括一宗因征地引起的持续6年的越级进京上访案件。朱荣洪告诉记者:“我将一些案件以巡回法庭的方式,直接在社区开庭审理,让社区里的党员干部、老人协会一起过来旁听。一年多下来,大家都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

  2011年4月,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美埔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因为挪用拆迁土地补偿款被立案审查,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房地产市场管理处副处长李桂明“临危受命”,被派驻挂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期间,李桂明下大力气健全了基层组织相关制度,并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在一个多月时间里,走访了上百位村里的老党员、党代表和有名望人士,初步掌握了一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群众公认、反映良好的村干部人选,于2011年9月组织召开了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在为基层办实事的同时,干部接地气,自身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派驻同安区西柯镇的厦门市卫生局主任科员王久志告诉记者:“挂职锻炼是了解基层特别是‘三农’问题的难得机会。在基层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有些是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处理起来错综复杂,增强了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是坐在机关看不到,也学不到的。”

  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秋雄说,下派干部驻镇包村既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帮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一条有效途径。厦门市将在前一段探索的基础上,根据基层的实际需求,扩大选派数量,优化下派干部构成,加大帮扶支持力度。2012年4月,厦门再次选派14个工作组51名干部驻镇包村,覆盖厦门三分之一的农村。(新华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