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0日 更新时间:2012年01月20日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厦门经济】
【核心提示】新年伊始,厦门港喜事连连,2011年,港口吞吐量再上新台阶,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达1.57亿吨,比增12.4%;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箱,达646.5万标箱,比增11.0%;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达1099.4万人次,比增12.2%。更令人欣喜的是,《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复,明确支持厦门加快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是厦门港迎来的又一个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申报审批工作,积极寻求国家有关部委、省有关部门的支持,突出呈现厦门港的对台交流、先行先试的优势,最终使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得到国务院批复。
机遇当前,只争朝夕。现在,厦门港口管理局已经开始积极运作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相关工作,局领导小组今日成立,并先行开展航运中心的政策研究、相关规划,争当未来航运中心建设的“排头兵”,以期成为前行中的“探路石”。
虽然临近春节,不少单位已经开始筹措春节放假,但厦门港口管理局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厦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批复前厦门港口管理局积极配合,主动寻求交通部的支持,目前主动结合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政策研究、发展规划等重大事宜。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它的首要意义,集中在“国际”和“中心”这四个字上。首先,它代表了如远洋干线数量、集装箱吞吐量这样的“硬指标”——如果干线数量不足,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不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何谈国际航运中心?
这凸显了“量”对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意义,一个国际航运中心,其首要的特征就是港口生产数据具备强大说服力。根据目前该局已经编制完成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三年发展规划,将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的相关政策配套,争取“十二五”期内,使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从600多万标箱发展至千万标箱。
这样的量的飞跃,需要发展思路。在继续争取多开国际班轮航线的同时,厦门港还将积极打造综合港口服务平台,吸引更多国际中转业务和内贸箱业务。同时,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厦门必须培养自己的“喂给港”,对内支线的大力投入将成为重点。
全方位提升
厦门港综合实力
业内人士评价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用了“一中心带多要素”进行描述:它包含了航运物流、港口金融、保险、仲裁、中介、人才培养、对台服务、信息化服务、口岸通关环境、财税政策、应急安保等全方位的提升,可以说,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更重视强化功能,强化港口的国际地位。
思路决定发展深度。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样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现在,厦门港口管理局正在积极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形成“智囊团”,包括有关部委专家、几大海事院校的专业人士、两岸的航运物流专家等都将是邀请对象。
厦门港口管理局也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除了三年发展纲要,该局已经与厦门边防支队签订海上联合执法合作协议,打造和谐安全的港区环境;尽快打造航运交易中心和港口信息服务平台,与中西部、台湾乃至更广阔的区域进行信息对接;积极开展“高速公路集装箱运输减免收费”的调研,吸引更多货物来厦出海;近期厦门港口管理局还将走访海事法院,配合成立海事仲裁相应机构,利用人才优势使厦门在国际海事仲裁中扮演重要角色。
尽快发挥
航运中心龙头作用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不仅是厦门的,也是福建的,更是海西的,必须高站位和高起点,这注定厦门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要大胆先行先试,培养符合港航企业发展的“土壤”,并用高端增值服务将港口“无界化”。
比如,在目前的一些工作基础上,厦门港还在积极接触金融机构,争取在近期推出首创性港口金融服务产品。除此之外,厦门港也希望能够积极吸引投融资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引入各方资金,参与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这其中,一些灵活的办法值得探讨,比如目前在航运业低迷期还未完全度过、不少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资方可以资本介入的方式参与经营运作,帮助港航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也能为投资方带来长远效益。
同城化也势必带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厦门港将积极接触漳、泉港口部门,聚合同城化之力,将厦门港做大做强。业内人士认为,厦漳泉拥有统一运作的条件,如港口集装箱业务,三城不仅在经济上有一定的互补性,统一运作也有益于形成合作的环境,便于港口细化分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快速支持厦门港形成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规模,起到龙头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