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鹭今日正式牵手雀巢 打造国际化品牌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7日 更新时间:2011年11月17日 作者:
 【字体:  】【厦门经济】

  厦门网-厦门日报(本报记者 梁伟 摄)一个是中国饮料工业响当当的民族品牌,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双方的合资合作,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最大的股权并购案,成为本年度国内最受关注的财经事件之一。

  今天,银鹭雀巢合资合作启动仪式将在银鹭高科技园区拉开序幕,伴随合资合作大幕的开启,银鹭开始了新的发展规划和全新的总部运营模式,银鹭厦门总部“年产60万吨食品饮料新厂”开工典礼、银鹭全球运营总部乔迁仪式也将同时举行。

  双方用这样一种方式向世人宣告: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已经向振翅翱翔的银鹭徐徐打开!


  26年的发展和思考


  银鹭人从不满足于现状,有着领跑者的姿态和心态,并一直在思考。

  有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三年。

  银鹭走过了26年,并创造了年产值60亿元的辉煌。

  几个贫苦青年,创办一个民营企业,带动一个现代化农村,缔造出一个食品王国。

  一定程度上说,银鹭的成功,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但可供借鉴的企业发展样本。

  但银鹭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清渊等全体创始股东鲜少沾沾自喜,他们常常居安思危,时刻提醒自己:“这个行业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是残酷的”。

  有事实为证:银鹭顺风顺水一路腾飞时,福建省昔日几百家罐头企业,大部分不见了身影,饮料行业中,往日的第一茶饮“旭日升”已经沉沙折戟。

  企业由小做大易,由大做强难,由强做稳则难上加难。

  小公司有钱才能活,而大公司有道才能活。也因此,银鹭人从不满足于现状,有着领跑者的姿态和心态,并一直在思考。

  改革开放初期,他们思考如何抢占市场;企业做大后,他们思考怎样成为行业的强者;当全球化时代到来时,他们又开始思考,民企如何“与狼竞舞”?

  回顾这个有着鲜明特点的民企发展,可以看出,同国内大多民企一样,它白手起家,草根出身,尽管底子薄、根子浅,但有一股“敢于拼搏、勇于引进、善于学习”的创业精神,并且,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充分竞争的农产品加工的快速消费品领域有所建树:建立起颇有中国特色的制造加工、渠道建设、品牌特点等。

  这是银鹭的优势,但短板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与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的跨国公司、全球行业巨头较量,其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劣势明显。

  当跨国公司、全球行业巨头凭借其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先进成熟的经营管理与市场运作能力,整合全球资源特别是类似我国等新兴国家成长中的产业资源力度越来越大时,银鹭如何跑得更快,飞得更高?

  “是硬拼,还是血拼?鸡蛋能跟石头打吗?”陈清渊这样反问。

  银鹭决定改变自己,“滚雪球”式的自我积累不够快,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够,那就借助外力,引入战略合作者。


    一年半的洽谈


  “如果要引入战略合作者,那就要找最好的”。

  银鹭与雀巢“联姻”,如果单纯地从企业资本运营或者企业间并购而言,那么就是“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两厢情愿的事。当事人都没说什么,但是旁观者却议论纷纷,各种不解如雪片般飞来:

  “银鹭发展得好好的,为啥要嫁入豪门?”“民族品牌还有没有未来?”

  “我们不是把自己卖了!”当采访话题转向与雀巢的合资时,陈清渊说:“我们是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双方是合资、合作”。

  事实上,作为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罐头行业前三位、饮料行业前五位),做大后的银鹭不时遇到递来的“橄榄枝”,几年前,众多知名企业、跨国巨头就曾想将银鹭纳入旗下。

  对此,陈清渊说:“如果要引入战略合作者,那就要找最好的”。

  言归正传。

  银鹭与雀巢的缘分始于几年前的代工,那时,银鹭生产能力较为充裕,承担了包括雀巢、百事等在内的跨国饮料品牌的代工业务。

  一来一往中,彼此都有了好感,陈清渊说:“我有的,他没有;他有的,正是我所缺的。我们欣赏雀巢的运营和管理经验,银鹭的生产管理和对质量的把控,也得到了雀巢的认可”。

  真正意义上的合资谈判,始于一年半前。

  翻看以前雀巢的收购历史,会发现雀巢特别喜欢以做大股东的入股方式来收购企业。与银鹭的合作,也不例外。

  “雀巢方持股比例60%、银鹭方持股比例40%”——当雀巢提出这样的收购方式时,如果说银鹭没有犹豫,那不可能。

  “企业要发展,需要‘舍得’的精神。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有坚持,才能有收获。”关键时刻,儒家思想起了作用。

  银鹭最终同意了合资方式,但提出了自己的坚持:经营班子继续保持由银鹭经营管理团队管理、继续沿用“银鹭”品牌和银鹭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继续聘用现有银鹭员工,以最大限度保证银鹭企业、当地社会经济和广大员工的利益。

  对此,雀巢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薄凯在该公司公告中明确表示“银鹭食品集团继续由陈清渊先生负责经营”。

  在这方面,十年前雀巢公司与太太乐合作,进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并成为国内市场行业龙头,就有先例可循。

  一切尘埃落定。今年4月18日,银鹭与雀巢签署了60%股权收购协议,随后雀巢将此次收购案报批商务部,5月24日,雀巢收购银鹭由商务部正式立案。在历时三个多月的审查中,商务部通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在五个省市开展市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查,最终在审查的第二阶段决定对该案不予禁止,从批准之日起该案即可实施。今年投洽会期间,双方正式签约。

  这也是厦门市涉及的首例反垄断经营者集中申报案件。


    1+1>2


  “我们就是要把银鹭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品牌。”

  其实在银鹭之前,国内品牌也有不少被国外品牌大亨收购案例,有好的归宿,也有半路夭折的,“鹭雀联姻”能走多远?

  业界人士认为,双方的合作属于强强联合,雀巢从中得到了进军细分市场和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机会,银鹭获得了想要的资金和受益于雀巢带来的技术、管理。但这只是开始,未来双方至少面临几大挑战,首先,外资和民营企业管理团队的融合问题;其次,银鹭和雀巢两个品牌如何产生协同效应;第三,双方优势资源如何互补等等。

  一周前,记者前往银鹭采访,明显感受到银鹭上下沉浸在喜结连理的喜悦当中。两家人变成一家人,自然需要融合,银鹭人更忙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负责财务的中层管理者告诉记者:“以销售报表为例,我们是从跨月计算,而雀巢是以自然月来计算,这些不同之处,我们都要对接好,要做一些调整”。

  “我们希望并相信,银鹭与雀巢的合作,会产生‘1+1>2’的效果”,陈清渊说。

  银鹭品牌继续保留,银鹭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变,银鹭原有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不变,从这一点来看,银鹭未来的经营管理还是稳定的。“银鹭”品牌雪藏的顾虑可以打消。

  对于下一步怎么走,陈清渊告诉记者,“双方的优势资源将进行整合互补,银鹭的八宝粥、花生牛奶等原有产品继续做,雀巢会投入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人才培训支持,有效促进银鹭员工和管理团队管理、经营、技术、运营等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当然,雀巢公司也将依托银鹭的优势资源,实现雀巢公司产品线延伸,拓展国内罐头和复合蛋白饮料市场领域,雀巢即饮咖啡将放到合资后的银鹭公司来生产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雀巢的进入,满足了银鹭扩张所需的大量资金、技术、管理和锻造一支接轨国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要,将极大地促进银鹭在未来5年的扩张计划的加快实现。

  从一家典型的民营企业,变成全球行业巨头、世界50强企业的重要成员。蜕变,已锐不可当。

  国际化进程的深入,让“民族”这个概念变得更加模糊,特别是在商业领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你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纯粹的“民族品牌”。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主任张建平就说:“民族品牌也应该是一个国际的品牌”。

  陈清渊很认可这个观点,他说,“我们就是要把银鹭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借助雀巢品牌的世界性影响力、雄厚的产品科研开发与质量管理资源以及全球性市场网络,银鹭将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质的飞跃、银鹭品牌的国际化和银鹭产品国际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开拓。

  此外,雀巢把世界一流的食品加工从田间到最终消费等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食品安全管理控制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预警体系,全面导入合资后的银鹭公司,进一步增强银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这对于食品饮料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促进和提升。
 

    未来之路


  银鹭品牌保持不变、生产基地扩张、管理模式优化,银鹭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立足新起点,银鹭有了新的更远大的发展战略。

  记者注意到,将于今天举行的总部乔迁仪式,出现了一个词——“全球运营总部”,这在厦门企业中较为少见,把银鹭打造成一个国际化品牌的长远目标已现端倪。

  按照银鹭的设想,银鹭将在近5年内加快国内生产基地扩张建设布局,计划新建5个生产基地,新增年产能360万吨。

  这5个生产基地包括:厦门年产60万吨食品饮料生产新厂,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达产后年可新增产值30亿元,新增就业3000人;计划投资15亿元,在安徽建设年产120万吨的安徽银鹭食品工业园,该项目达产后年可新增产值50亿元;计划投资12亿元,在四川成都建设年产70万吨的四川银鹭食品工业园,该项目达产后年可新增产值35亿元;此外,还计划于2013年启动东北、华北或西北年产60万吨生产基地2—3个,预计总投资20亿元。未来,银鹭还将适时走出国门。

  但,不管走多远,飞多高,“厦门是银鹭的运营总部”。

  陈清渊说,“一个企业要发展得好,一是要外拓市场,持续进行项目运作;二是要苦练内功,加强管理。两条腿走路,才会走得平稳;管理的好坏起到了直接影响”,顺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银鹭建立集团化经营模式,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优化组织、制度、流程,打造一个高效的经营管理平台。

  银鹭品牌保持不变、生产基地扩张、管理模式优化,银鹭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陈清渊说:“2010年银鹭集团各产业累计营业规模突破60亿元,食品产业累计上缴各项税收3亿多元(其中厦门2.48亿元),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预计全年的营业规模将突破100亿元,银鹭发展翻开一个新的篇章,到‘十二五’末,银鹭的目标是——突破250亿元!”


    人物声音

  银鹭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清渊:借助外力做强做大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厦门银鹭食品集团从一家地处偏僻小山村的罐头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名列中国罐头工业、中国饮料工业行业前列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银鹭、雀巢本次合资合作,既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选择,也符合银鹭借助外力进而快速做强做大的内在需求。合资成功,有利于银鹭借助雀巢强大的产品研发技术与先进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理念,快速提升银鹭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拓展能力;有利于引进跨国公司数十亿元的资金,加快银鹭在厦门乃至国内各省市生产基地的建设,迅速提升产能,以确保银鹭规划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强化银鹭经营团队、员工队伍接轨国际,全面提升职业素养,锻造一支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持续提高员工薪酬、福利水平,进一步壮大和稳定员工队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加大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持续深化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加强促进农民增收,更为广泛地推动我市乃至国内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引进位列世界500强前50强、全球食品行业巨头的雀巢公司落户厦门,也有利于壮大我市世界500强队伍,提升我市美誉度与知名度,促进我市食品饮料百亿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专家观点


    并购专家刘文:企业整合是关键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崛起,外国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争夺市场。而国内企业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必然要寻找出路。出售股权获得国际巨头的支持,不失为一种选择。

  并购案中其实最难的部分不是此前的方案设计和谈判,而是并购成功之后的企业整合。10起案子中能有3起成功,失败的大部分都是企业整合出现了问题,导致发挥不了1+1>2的作用,效益下滑。所以,此次企业整合问题才是雀巢和银鹭未来努力的地方。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蒋晓蕙: 合资合作利大于弊

  从目前来看,银鹭与雀巢的合资合作,是利大于弊。

  中国民营企业走得很累,寻找战略投资者,对企业发展来说,应该不会是坏事情。

  对银鹭来说,雀巢控股,必然会把它的资金、市场提供给银鹭,雀巢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国际化的市场,都有助于推动银鹭的发展,对银鹭品牌也是一个新的提升。

  对雀巢来说,这是它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新途径,也有好处。

  对于消费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银鹭生产出质量更高的食品,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对食品饮料行业而言,则是一个启示,它告诉我们:打价格战的时代已经过去,这条路子在国际化竞争的今天是走不通、打不赢的,不能说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而是要潜下心来,认真经营,经营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在今天的商战中, 惟品牌取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