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01月31日 更新时间:2024年02月06日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厦门经济】
本报记者 邵凌丰 曾嫣艳 林露虹 通讯员 陈彼得 叶晓菲
昨日,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厦门现场会在翔安召开。作为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快打造县域重点产业链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现场会上,翔安区就重点产业链培育方面的阶段性成效作了经验交流。经过20年的接续发展,翔安的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在国内外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自2020年到2023年,翔安区已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这是全市最年轻行政区坚定走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发展道路的最好证明。而在这其中,翔安区对重点产业链的培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经历了探索创新、全力实践、形成机制的完整发展过程,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做法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今天,我们解读翔安重点产业链的发展历程,解码“高速”发展、解密“机制”运作。
解码“加速度”
以龙头为带动 延链补链强链
2005年,火炬翔安产业区首期正式开工动建,不到180天,94栋现代化标准通用厂房拔地而起,翔安区的工业种子迅疾地破土而出,从此开启了高速发展之路。
如今,新型显示产业已经成为翔安产值规模最大的主导产业,2023年产值570.4亿元。作为全国唯一的光电产业集群试点,目前翔安区已形成了全产业链条体系——包括上游的玻璃基板(电气硝子),中游的面板(友达光电、天马微)、模组(达运精密)、触摸屏(宸鸿科技),以及下游的整机应用(冠捷科技、强力巨彩)。在这些辖区重点企业中,友达光电的车载屏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第二,冠捷显示器的市场占有率则是全球第一,而天马微LTPS及LCD屏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AMOLED面板产能位列全球前三。
回顾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能看到一条产业链是如何以重要龙头为带动,逐步延伸、补齐的全过程——2007年友达光电投产的同时,就带动了一系列配套企业落地;2009年,冠捷科技投产后,产业开始向下游应用端延伸,并与中游面板、模组厂商形成配套;2012年,天马微的投产让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16年,全球三大液晶玻璃基板供应商之一的电气硝子基地投产,补齐了产业链上游缺链部分,实现覆盖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布局;2022年2月,国内体量最大、全球先进的柔性AMOLED单体工厂天马6代生产线正式点亮;同年9月,天马首条专精于中小显示领域的天马8.6代线项目开工,并预计2024年下半年正式点亮……
作为翔安的核心高科技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从“满天星”到“产业链”的发展历程。2007年3月,火炬翔安产业区二期启动,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孵化培育一批优质企业;2011年,作为首批孵化成长的瀚天天成注册成立,随后正式接受商业化碳化硅半导体外延晶片订单,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2016年,集成电路首个高能级项目联芯投产,并迅速带动一批垂直配套企业入驻,实现产业链“从分散到成链”的突破;2019年底,瀚天天成碳化硅产业园正式投产,还启动了二厂和三厂建设,助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翔安集成电路产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7家,产值规模即将接近100亿元,产业链覆盖IC设计、晶圆制造、外延片及衬底材料、封装测试、供应链等上下游领域,尤其在晶圆制造和外延片领域技术全球领先。
以园区为平台 加快集聚速度
新型显示产业在翔安,大多都集聚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内,而火炬翔安产业区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覆盖所有主流显示技术的园区——从这处细节不难看出,翔安的优秀产业平台对产业链强大的“聚合”作用。
目前,翔安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7家、较建区时增长25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较建区时增长62倍,已经全面构建形成显示面板、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其中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两大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近40%。
从产业空间布局上看,翔安区现有工业建成区面积53.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一区、一城、一园”。
“一区”即火炬翔安产业区,主要发展光电、电力电工等产业,2023年完成产值1235亿元,占全区比重75%;“一城”即同翔高新城,主要发展显示面板、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2023年完成产值168亿元;“一园”即翔安工业集中园,主要发展机械装备、食品轻工等产业,2023年完成产值176.6亿元。除此之外,翔安还落地了新机场片区、翔南片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厦门科学城等多个市级重大片区,为未来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载体。
解密“强机制”
内外联动齐发力 产业发展显成效
如果把翔安的重点产业链视作一个逐步生长壮大的生命体,那它的成长,就来源于翔安区内外联动的齐齐发力。
从内因上看,“创新”可以视作这个生命体的“心能源”。翔安区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共同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新型研究院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关键环节补短板,如支持天马微联合嘉庚创新实验室开展Micro-LED关键技术攻关等;同时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引进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还加速推动企业智能转型,全省首创“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的智能升级服务模式,帮助企业精准高效匹配解决方案,提升企业转型升级效率。
从外因上看,除了翔安区始终聚焦“链式发展”,壮大产业链群的总体思路外,在机制、政策、服务上的层层优势“加码”,让重点产业链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机制上,一方面加强政企联动,翔安区建立重点产业链长、链主“双链制”,由区主要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行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双向联动;另一方面加强市区联动,建立健全与火炬、自贸片区等市级片区的产业联动共建机制,发挥政策资源叠加优势;同时加强外脑联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合作,更好发挥智库外脑作用。
在招商服务方面,翔安区强化“以商招商”,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断集聚,产业龙头及配套企业共同发展;还强化服务保障,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以“翔安速度”助力企业抢夺市场、赢得发展先机;并强化园区管理,建设集生态治理、安全管理、政务服务为一体的工业园区运营及指挥调度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要素保障方面,翔安区通过探索“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留住高端人才,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共进;通过打造产业金融生态,将企业需求精准化匹配金融机构产品,保障重点企业和项目资金需求;通过有力推进征地拆迁,为重点项目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如仅用60天完成天马6代线、90天完成天马8.6代线项目整村搬迁和土地征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