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前瞻布局汇集资源聚力攻关 制胜未来产业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4日 更新时间:2024年01月08日 作者:
 【字体:  】【厦门经济】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君宁)一年前,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厦门科技壹号卫星送入太空;一年后的今天,卫星“天眼”已对我市农作物种植信息开展基于地块尺度的精准提取、分类,实现周期性监测,还将服务城市海洋经济、自然资源、气象、应急管理等多领域,我市在“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厦门未来产业也如同卫星般快速上升。我市加快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引导推动创新资源向深海空天开发、第三代半导体、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等未来产业集聚。

  最近召开的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再次强调,要力促未来产业发展,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当前,我市拥有未来产业骨干企业176家,正聚焦未来赛道,突出创新策源,蓄积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产业发展未来制高点。

  “氢”启未来 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2023年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期间,嘉庚创新实验室宣布,在碱性制氢技术路线上取得重大突破,1000标方碱性制氢装备正式发布。这一制氢电解槽来自嘉庚创新实验室孵化的华商厦庚氢能技术有限公司,一时间成为氢能领域明星。

  日前,记者探访华商厦庚的电极加工车间,以及电化学、流体动力学、高分子材料等实验室,感受着制氢技术前沿的脉动。

  “我们相比传统电解槽效率提高了10%到15%,平均生产每标方氢气耗电3.75度,达到了国内外行业领先。”嘉庚创新实验室技术总监、华商厦庚负责人高小平博士“揭秘”,效率领先的背后,是全由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效多元复合结构电极、新电堆结构、纳米复合隔膜等关键部件的技术领先。

  时隔不久,嘉庚创新实验室再次实现制氢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紧接着发布高性能兆瓦级PEM制氢装备新产品。

  向“终极能源”问新出路,于产业风口眺望未来。这些氢能领域中代表我市未来产业培育的成果,源于嘉庚创新实验室和氢能储能产业的创新耦合。

  “打造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策源地,是形成区域未来产业比较优势的关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厦门,一批包括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福建省海洋创新实验室、厦门大学动物及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在内的创新平台,正在为未来产业的创新策源提供引擎。

  以厦门科学城为核心,我市不断完善未来产业育成功能。科学城I号孵化器、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成果转化基地等创新创业赋能平台加快建设;全市首个未来产业园(先进制造园)、首个“创新飞地”——厦门科学城(北京)创新成果培育基地揭牌……我市初步构建起“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专业园区+创新飞地”未来产业孵化培育体系。

  协同创新 培育未来产业集群

  厦门光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莆股份”)的自动化无尘净化车间里,三十多台设备不间断运作,一条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

  十几名戴着口罩、身穿连体防静电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机器设备前进行封装工序的自动化作业。“不同尺寸的晶圆,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被封装成不同形态的传感器件。眼前这个用于扫地机器人的液位传感器件,2023年出货量超过2022年一倍以上。”工程部经理张晓猛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他直观地感受到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

  以半导体光传感技术为核心,光莆股份不断拓展半导体光在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的应用边界,涵盖市民生活中手机、汽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方面。从主攻“半导体照明”到升级为“半导体光应用”,实现全球最大规模的LED芯片产业化——光莆股份是我市许多LED龙头企业加速向第三代半导体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

  通过积极布局,我市已成为国内具有较为完整产业链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特色集聚区之一。第三代半导体则是观察我市未来产业集群集聚形态的一个窗口。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发、技术、产业、人才等各链环相互支撑,才能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中国科学院院士、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郑南峰说,全市包括嘉庚创新实验室,都在做这样的努力,以产业需求为切入口,发力全链条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已累计引进厦门国创中心先进电驱动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华为等30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和头部企业研究院项目,招引产业化项目149项、64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初步构建起未来产业创新体集群。

  厦门科学城已迎来厦门市创新生物医药研究院、厦门数字工业计算中心、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中关村硬创空间中试检测服务平台等50多个项目落地。

  向新求变,厦门正加速奔赴产业未来。眼下,聚焦未来产业领域,我市策划建设一批前沿研发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加快推动未来产业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落地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创新资源向未来产业集聚,健全“源头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产业全链条创新体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