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创新成果从这里走向全国 厦门自贸片区七年来推出521项创新举措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3日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3日 作者:
 【字体:  】【厦门经济】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见习记者 易婧 图/记者 黄晓珍)厦门东渡,长岸路上,一道拱门横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一排大字,见证着这里改革创新的发展足迹。从2015年到2022年,厦门自贸片区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满怀信心大步向前,这片43.78平方公里的土地处处是生机与活力。

  行走在厦门自贸片区,“新风”扑面。七年来,片区累计推出521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26项,一系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创新成果从这里走向全国。其中,15个重点平台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办事时长大幅减少

  “单一窗口”有成效

  位于国际航运中心6楼的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和厦门自贸片区同龄。作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运营单位,这里充满紧张高效的工作氛围。

  “七年前,厦门口岸联检中心每天都是门庭若市,可现在却‘门可罗雀’。”谈及厦门自贸片区的变化,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新恭感触良深。指着电脑屏幕上的“单一窗口”,他介绍道,“单一窗口”已经上线各类应用系统和功能模块70多项,是提供跨境贸易、物流、政务、金融等信息服务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口岸业务不仅覆盖厦门全口岸,还复制推广到泉州、漳州、龙岩等周边地区,业务办理实现“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次申报、一次办结”。

  来到“单一窗口”的热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耐心地向来电市民解答疑问。“95198已经成为厦门自贸片区内企业的好帮手。”他透露,“单一窗口”自2015年4月上线运行以来不断升级,目前对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港航公共服务单位、企业系统110个,直接服务企业9600余家,服务个人用户17.77万人次,年申报量达5000多万票。

  流程优化、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单一窗口”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厦门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申报时间从原来的4小时减至5分钟至10分钟,船舶申报时间从原来的1小时减至5分钟,船舶滞港时间从原来的36小时缩短至2.5小时,货物验放效率从原来的3天缩短至最快6秒。

  搭建生态圈

  帮助中国产品“走出去”

  亚马逊全球开店项目、Shopee跨境电商孵化中心、阿里速卖通福建商家运营服务中心……走进厦门自贸片区的重点平台——厦门跨境电商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家在跨境电商领域“响当当”的企业名牌。它们为中国企业乘风破浪“走出去”提供强大支撑。

  “我们当时选择在产业园办分公司,看中的是它拥有的生态圈。”谈起入驻产业园的感受,福建省梦西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蔡静雯赞不绝口。她说,在产业园里办公后,不仅有即时的跨境电商类资讯,还能享受产业园的服务和生态圈带来的客源及流量,更有各种扶持政策和补贴。

  蔡静雯表示,经过三年多不断发展壮大,除厦门外,公司已在全国多处设立分公司,服务和影响了超过50000名亚马逊卖家,学员当中年销售亿级的卖家超过15家,百万美金级别的卖家超过100家,成功帮助300多家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

  如今,厦门跨境电商产业园已是福建省内跨境电商要素聚集度高、服务要素齐全的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生态圈及公共服务体系位于全国前列。截至目前,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852家,累计引进注册资本近40亿元,带动电商创业就业人数达3500余人,累计培养中高端电子商务人才2500人以上。

  读懂工业“心跳”

  聆听智能声音

  来到港中路,一栋造型别致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平台——厦门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展示交易中心。

  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无人机、医疗设备、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配件……场馆内,形态、功能各异的智能工业产品十分抢眼。“五年前入驻时营业收入才1000万元,而如今短短几年时间,企业营收规模已过亿。公司也从最初的一般工业铝焊集成商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铝焊专家。”厦门锋元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钦锋感慨道,得益于机电平台重引商、善育商服务理念,锋元能够与各大优质企业深化合作,共享平台红利,促进智造品牌落地发展。

  作为厦门自贸片区精心打造的重点平台之一,厦门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展示交易中心累计注册企业近500家,累计招商引资约120亿元。这个“永不落幕”的高端智能制造展示交易基地,承载着厦门自贸片区将制度创新、扩大开放转化为培植新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载体作用。

  “平台有资源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可以引领入驻企业一起做加法、拓市场,平台的快速发展是企业成长加速度的助力。”沈钦锋的心声道出了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平台建设初衷——利用自贸试验区“改革+”“保税+”“金融+”等政策功能,大力搭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点平台载体,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访谈】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东宁:

  15个重点平台

  突出厦门特色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根本属性和核心任务。厦门自贸片区以先行先试的制度设计、政策系统集成、制度高效运转为动力,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建设15个重点平台,突出厦门特色。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东宁介绍,今年以来,厦门自贸片区以15个重点平台为载体进一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取得亮眼成绩。在供应链平台上,独角兽企业——富士康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平台项目顺利落地,注册资本3亿元,近期开始运营。在融资租赁平台上,南航租赁SPV项目落地5架售后回租飞机。此外,厦门自贸片区国际服务贸易产业园和招商服贸创库于今年2月底开园,目前已入驻海尔国际细胞库福建中心、上海聚翔船务等一批优质企业。

  目前,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正围绕重点产业平台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希望进一步破解重点平台发展瓶颈,进一步做强做大重点平台,推动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

  接下来,厦门自贸片区将坚持对标对表,加大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推动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聚集。“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多区叠加’优势,用好用足用活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更大力度推进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何东宁说道。

  【记者手记】

  敢闯敢干

  为全国输出“厦门经验”

  自贸试验区怎么才能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要如何才能够出成绩、出经验?作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厦门自贸片区敢于试错,敢闯敢干,用“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主动担负起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

  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自贸试验区没有通常意义的优惠政策,但可根据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先行先试、改革创新。重点平台,正是厦门自贸片区的一大创新举措。

  以富于创造的智慧搭好重点平台的“舞台”,厦门自贸片区通过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通力合作,以需求为导向、问题为导向,对各项改革创新进行系统集成,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解决改革创新碎片化、零星化等问题。

  七年来,厦门自贸片区找准自己的“跑道”,打造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供应链等15个重点平台,特色鲜明。统筹兼顾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体现引领作用和系统作用,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模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