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3日 更新时间:2022年03月23日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厦门经济】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徐景明)最近,厦门港口部门、企业,均在关注一项榜单动态——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
集装箱港口排名,是厦门在全球经济中排名最高的一个领域。作为特区发展的显性指标,2017年,厦门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1000万标箱,全球排名升至第十四位;2021年,随着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0万标箱,这一排名有望升至第十三位。
上升一位,正是厦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迈出的坚实一步。
看似寻常最奇崛。一步之争,背后是激烈的国际竞争,是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过去几年间,一些年吞吐量曾超厦门港百万标箱的港口陷入衰退,甚至被厦门港反超百万标箱。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厦门港牢记谆谆嘱托,不断探索服务和融入之路,将之作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制胜之策。”厦门港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夏长文说。
物畅其流,厦门有“先手棋”优势——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厦门港集装箱班轮航线161条,通达53个国家和地区的143个港口,全面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砖国家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厦门空港已开通运营166条境内外航线,航线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厦门中欧班列稳定运行,去年累计开行180列,通达亚洲、欧洲主要物流城市。
顺应时代潮流,应对时代之变。全国首个传统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海上巴士”服务、“出口直装”“卸船直提”服务……过去一年里,厦门港顶住新冠肺炎疫情压力,化危为机,依靠创新动能,稳稳支撑起畅通的产业链、物流链,为构筑新发展格局奠定根基。
展现更大作为,要发挥节点优势。厦门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进程中,厦门要充分发挥空、海港优势,深化“丝路海运”“丝路飞翔”品牌建设,也要打造更强壮的中欧班列“钢铁驼队”,进而形成海、空、铁汇聚的“一带一路”无缝衔接枢纽,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
谋定而动,化优势为胜势,方能笃行致远。准确把握“两个循环”的辩证统一,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已成为发展共识。
厦门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完成进出口额8876.5亿元、增长27.7%,总量占全省48.1%,增量对全省的贡献达44.2%。在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支撑下,跨境电商、服务贸易进出口等业态爆发增长,对外贸易正在加速转型。
另一方面,立足内需市场,厦门正在积极通过需求牵引供给、通过供给创造需求。2021年,我市实现限上批发零售总额28239亿元、增长4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4.1亿元、增长12.7%,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更为稳定的外贸发展环境、更为完善的扩大内需政策支撑体系,有效聚集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优质要素。
去年10月挂牌成立的商舟航空物流有限公司,正在乘势发展。该公司总经理周铁鹰说,自成立以来,商舟航空物流已累计运输航空货物邮件6.4万余吨,其中国际货邮1万吨,成效颇丰。“在独特优势下,厦门市场的潜力巨大,我们正积极筹备成立厦门第一家本土货运航空公司。”他说。
独特优势,是“多区叠加”优势。
以厦门自贸片区为例,其已经打造包括航空维修、进口酒、集成电路、跨境电商在内的十四个重点平台,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驱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全国领先——比如,去年11月1日,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跨境电商业务申报量达到19.7万票,同比增长超4倍。
与此同时,在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和厦门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下,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将有的放矢。
厦门市委提出,厦门将充分发挥“多区叠加”优势,打造金砖创新基地标志性平台和旗舰型项目,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区提档,加快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加快把厦门打造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
台商投资区、出口加工区、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一系列开放载体蓬勃发展,正是厦门建通道、搭平台、畅循环,加快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的真实写照。
展现更大作为,要进一步积蓄潜能,争创发展新优势。如今,在翔安大嶝,一座高等级国际机场已全面动工建设,其创下厦门特区设立以来单体项目投资额之最——这座机场的建设,如同厦门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一个剪影: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