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议:岛内将逐步降低工业用地比重 全市规划九大产业区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0日 更新时间:2018年10月30日 作者:
 【字体:  】【厦门经济】

 

 

目前,我市共规划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九大产业区。(资料图)

  (厦门日报记者 詹文)如何合理安排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如何有效清理盘活低效土地?如何围绕千亿产业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昨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围绕“提升产业园区建设水平适应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发展需要”开展专题询问。

  产业园区是产业建设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高质量经济发展与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需要高标准高水平的产业园区作为支撑。市政府13个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赴考”,针对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一一作答。这场专题询问是对近年我市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一次全面考核,市政府表示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以推动“双千亿”工作为抓手,全力提升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为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岛内将逐步降低工业用地比重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工业企业分布比较分散、聚集度较低,工业园区也“散杂乱”,专业园区较少,不利于园区管理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关注到这个问题,怎么办,如何破解?

  针对这个问题,我市将以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为契机,进一步调整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近期,我市已启动新一轮《厦门市工业布局专项规划》的修编,并拟对部分同类园区进行整合提升。同时,加强专业园区规划建设,新版产业专项规划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对产业园区的整合思路为:将分散的工业用地整合入工业控制线内,按各区不同主导产业功能进行空间布局;岛内逐步降低工业用地比重,腾退低效产业用地,发展新型创新产业,如软件信息与技术服务、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岛外结合新城建成几大产业园区。通过产业规划布局调整,促进产业园区更加专业化,促进产业更加集聚发展。

  “一地一策”合理处置低效用地

  如何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水平,也是组成人员关注的重点。来自政府部门的答案是:我市将严格按照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和产业园区功能定位,加强产业准入条件审查,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对园区外存量企业,将采取政策措施逐步引导其“入园”;对新投资项目,将严格要求其落在相关专业园区;对非专业园区内存量企业,引导其搬迁到专业园区。

  同时,将合理处置低效用地。我市明确了低效工业用地的认定标准,比如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竣工期限2年以上未竣工的,或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年以上的,或环保不达标的,有关部门将按“一地一策”思路,逐宗研究,提出处置路径和操作方法。

  为了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工业(仓储)建筑物在不拆除重建的前提下,允许变更为教育、医疗、养老等补民生短板类用途,以及符合我市重点扶持的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研发类用途。

  精准招商加速产业链集聚

  “强化产业链群建设是我市多年来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政府如何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园区中逐步集聚起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一位组成人员问道。

  对此,我市将强化精准招商,找出千亿产业链群中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分行业编制一套行业总图和细分行业的发展路线图。通过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吸引上下游的配套企业,加速产业集聚;通过配套企业的联动协作,形成以大带小、以小助大、优势互补的企业集群。

  同时,加强产业生态圈建设,从公共技术平台、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等方面入手,努力降低园区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园区集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推动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带动本地产业抱团发展,在产业并购、前沿科技研发、制程工艺、供应链及市场等方面进行共享、共融,提高产业关联度和本地产品配套率,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链接

  我市规划

  九大产业区

  自由贸易试验区

  创新创业集聚区

  两岸金融中心核心区

  现代服务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临空产业区

  重要工业区

  软件信息业区

  重大物流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