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4日 更新时间:2018年04月24日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厦门经济】
改革提供新动力,开放拓展新空间。近年来,厦门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突破口,“高颜值”叠加“高素质”,着力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开放姿态“引凤求凰”,在全流程推进“减法”改革,形成一套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的机制,走出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
●厦门日报记者崔昊
厦门岛的北部,综合性的“飞机医院”集群吸引着世界各地飞机的到来,国内超过1/4的航空维修产值由这里贡献,不少国际客商借由全球重要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而认识厦门。
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充分对接服务国内大飞机战略,将改革创新融入产业发展,重点培育航空维修平台,并将建设飞机航材保障中心,打造从“飞机医院”到航材“医疗器械”的产业链集群,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成立。三年来,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厦门自贸片区推出一系列向改革要动力的制度创新,以打造自贸试验区重点平台为契机,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累计实施234项试验任务,集成推出近343项创新举措,探索构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强调,经济特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改革开放的实干家。厦门自贸片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新时代以新思路开辟新航程。
改革提供新动力,开放拓展新空间。近年来,厦门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突破口,“高颜值”叠加“高素质”,着力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开放姿态“引凤求凰”,在全流程推进“减法”改革,形成一套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的机制,走出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
三年里,商事登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多规合一、审批制度……一项项牵涉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陆续启动,一块块“硬骨头”被逐一啃下,改革成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合奏中最强的主旋律。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报关率99%,平均申报时间缩短至5分钟;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项目审批时限由21天缩短至1天;率先实行“多规合一”,项目审批时限压缩2/3;建立环保负面清单,电力获取更便利;出台免除集装箱查验服务费等清费降负举措,每年可为港航企业节省上亿元费用。
澎湃的改革生命力释放出真真切切的企业获得感。经第三方评估,厦门营商环境排名从2014年厦门片区挂牌前的全球61位,提升至当前第40位,片区内企业对自贸试验区创新政策好评率达96.9%,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航运物流、国际贸易、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等产业实现长足发展。
“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肩负着对外开放使命,厦门自贸片区把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服务于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需要,探索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路径,拓展国际物流新通道和“海丝”合作新空间。
厦门口岸台湾食品进口货物批次占大陆50%以上,进口台湾水果占大陆八成。厦金客轮电讯检疫率提高到90%,通关速度提高50%。创造性开展对台海运快件拼箱业务,2017年对台海运邮快件达467.86万件,比增401.67%。打造中欧(厦门)班列国家物流新通道,截至今年3月,累计发运289列,累计货值46.4亿元,铁路运输超过空运成为厦门第二大出口运输方式。
不忘初心,大有可为。如今,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区、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厦门自贸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踏上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