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创新先行一步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6日 更新时间:2016年12月16日 作者:
 【字体:  】【厦门经济】

  挂牌一年多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推出228项创新举措,在全省通报的190项创新举措中,厦门片区有95项,33项属全国首创;区内累计新增企业2万多家,注册资本3600多亿元;今年1-10月,片区实现GDP341.65亿元、同比增长11.1%,进出口额1087.2亿元、同比增长6.8%……

  在厦门片区,改革创新带来的变化正转化为看得见的数据,释放出实实在在的效益。

  化繁为简,市场更活跃

  借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平台,一艘船可缩减约4个小时的办理时间,共省掉257页的申报单证,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数千万元……透过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的一条统计数据,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化繁为简”的变化跃然纸上。

  对标新加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厦门片区改革创新的一大亮点,被商务部评为2015年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在全国复制推广。

  据统计,厦门片区该平台日单证处理量突破11万票,月近300万票,居全国4个自贸试验区首位。目前,平台的2.0版正在建设中,将于年底基本完成。规划建设货物申报、运输工具申报、金融服务等七大板块87项应用服务,已上线运行65项。

  申报环节减少、审批时限压缩,厦门片区通过一系列“减法”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

  一场以食药领域为重点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正在区内加速推进。通过创新告知承诺审批制度等新的管理模式,对小餐饮、小作坊实施分类管理,简化餐饮和食品行业核准及申办手续等举措,这项改革已惠及1.2万家企业。

  此外,还率先推行“多规合一”城市治理体系,实现城乡、土地利用、环保等涉及空间的规划的有机整合,推动审批流程再造,从项目建议书至施工许可核发,申报环节由原来24个减到4个,审批时限压缩近70%。

  由前向后,投资更开放

  在海沧园内,台湾佳格食品(厦门)有限公司葵花籽油项目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明年初该项目将进入试投产。

  “得益于负面清单‘允许境外独资食用油脂加工项目,突破大陆方控股限制’的新突破,厦门片区对台投资领域更开放。”厦门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熊衍良说。

  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透露出的是自贸试验区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强调事中事后监管的改变。

  走进厦门片区综合服务大厅,一台可“刷脸”的信用自助查询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厦门片区推动信用信息应用建设的一部分,市民只需把本人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放在读卡器上,随后抬头面向查询机顶部的摄像头确认,不一会,一份包含信贷、纳税、市场准入、合同履约、人事管理等重点领域的个人信用报告,便打印出来。

  如今,厦门片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片区管委会联合厦门市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厦门片区信用信息平台,面向公众提供企业登记信息、信用信息查询,守信、失信企业信用公示等服务。目前,平台收录全市43家政府部门的信用信息记录,运行半年来,累计访问量72万人次,企业信用信息查询量86万次。在片区综合服务大厅设立信用查询窗口,成为全国第二个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人行征信系统可并行查询的地区。

  从内到外,“走出去”更稳健

  从最初开通时的每周一列到每周两列、双向对开,并且通过海铁联运延伸至台湾地区,中欧(厦门)班列犹如一条经济大动脉,跨越海峡、横贯亚欧大陆,成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

  “运行一年多来,大批电子、机械、五金、鞋服等产品搭乘中欧(厦门)班列抵达欧洲大陆,欧洲的食品、日用品、葡萄酒等也随之走进厦门市民的生活。”厦蓉欧(厦门)快铁班列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邢屹介绍,截至11月,中欧(厦门)班列共发运88列,其中中欧71列、中亚17列,承运货值超12亿元。

  站在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两大交汇点上,今天的厦门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开放发展、“走出去”的脚步更稳健。

  在自贸试验区内就能一站“购全球”,快速便捷。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厦门片区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近3500万件,货值24.7亿元,同比增长40%。

  飞机维修业务是厦门片区探索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厦门海关采用航空维修“修理物品+保税仓库”监管模式,推动飞机发动机维修业发展。片区还引进近百家租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贸易“三合一”混业经营。在金融产业方面,推出多项金融创新案例,初步建成集两岸人民币跨境贷款、清算、现钞调运与反假币于一体的两岸货币业务合作支点,首创航运金融互联网服务,实现银行、货代、船代企业信息互联互通。(廖丽萍林世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