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六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新华社播发通讯介绍经验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0日 更新时间:2011年12月20日 作者:
 【字体:  】【文明传播】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伴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已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的厦门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做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提升,走出了一条新的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协调发展的新路。日前,全国双拥办将厦门确定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试点城市。


  用发展思路

  做拥军工作


  党的十七大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海西”发展的“龙头”,厦门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9%。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中,厦门市委、市政府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高度,充分考虑军队和国防建设需要。他们把重大军事建设项目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部队建设遇到的难题纳入政府督办事项,把拥军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从战备道路整修、军事设施保护,机场、港口、公路建设的平战结合,到支持部队全面建设、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凡是有利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事,都是全市工作的重点。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发展不忘拥军,发展更重拥军,任何一项重大建设项目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必须充分考虑到战备和国防需要。据厦门市交通战备办公室介绍,近年来,厦门市累计投资100多亿元,先后建成环岛干道、翔安隧道、成功大道、厦门港国际旅游码头进港航道等一大批“平战结合”重点工程项目。目前,一个以港口、高速铁路、航空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全面贯彻军事需求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厦门基本建立,5支3060人组成的精干管用、工种配套、互相衔接、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交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从而为主力兵团快速机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厦门人防工程建设已达人均1.15平方米,人均防护面积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军地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厦门拥军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近年来,漳州管制分区内军用飞机飞行量不断增加,厦门民航班机飞行量也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闽南地区空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对军民航飞行矛盾日益突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厦门市与空军某部着眼军民航协调可持续发展,打破属地共建传统模式,在全国率先建立分区级别的航空协调机构,首创专业领域军地双拥共建新模式。他们紧紧围绕构筑顺畅、安全、快捷的飞行环境,全面拓展空域资源和海上空间,联手优化空域结构和机场进离场程序,着力提升空中管制效率。仅陆航部队训练航线走向调整一项,就为每架降落厦门机场的民航班机缩短在空时间5分钟-7分钟,每年为航空公司节约运营成本5000多万元。军地共同打造出来的和谐的闽南空中环境,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和民航的准点率。空军某部所辖飞行管制分区创连续20年飞行复杂地区防相撞工作安全,厦门航空公司先后荣获航空安全最高荣誉“金鹰杯”和“飞行安全一星奖”。


  举科技之力 助三军“打赢”


  作为科技密集型城市,近年来厦门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建成通信、钨材料、软件、半导体照明、电力电器等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24家。为提高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全市上下调整传统拥军思路,紧跟科技强军步伐,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活动。市里专门成立科技拥军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科技支前“专家库”和8个专业对口的科技拥军基地,每年都组织各级科技拥军机构深入部队征求意见,制订科技拥军计划、确定科技拥军项目。

  全市2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共建部队建立了“科技练兵奖励基金”,厦门船舶制造、工程机械、通信设备设施等生产行业,定期到部队进行军事需求论证,预先留出各类装备加装改装军事技术和手段的“接口”,确保部队科技练兵和支前保障需要。

  市科技部门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设备资源优势,在科研攻关、技术革新等方面竭力为部队提供服务。5年来,全市参与科技支前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达5000多人次,帮助驻厦部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骨干800多人,革新装备器材300多件,开展科技攻关200多项,协助部队研制出“步兵武器激光瞄准器”“火炮火控系统微观指挥仪”“模拟海上攻潜训练系统”等一大批高技术成果,其中“5000吨级可潜式滚装码头”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院校主动承担为部队培养科技人才任务,在20多个学科范围开展智力拥军。他们通过举办培训班、函授班、专题讲座、入学研修等多种形式,先后为驻厦部队培养高素质人才3000多人。全市依托技术密集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邮政、电信、交通、医疗等单位,对口组建了一批民兵船舶、桥梁、车辆维修和通信、电子对抗等高技术分队,他们多次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支援部队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建长效机制 帮部队解难


  为确保军地建设协调发展,及时有效地解决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发展中遇到的“军事设施保护、军事用地确权、军队土地置换以及军人住房、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难题,厦门市于2009年建立并完善了三个层面的军地沟通协调机制,即:由军地主要领导共商发展大计的联席会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军地分管领导组成的处理阶段要事的协调会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军地双拥部门组成的处理日常事务的沟通会机制,随时召开会议协调处理问题。同时,军地双方还设立了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

  厦门海岛部队多,守岛官兵突患危重急病医疗救治问题突出,市委、市政府将驻岛部队应急医疗救援纳入全市应急救援体系,与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大队建立了对海岛部队实施直升机紧急医疗救助新模式,为驻守在海岛上的官兵开通了一条“生命绿色通道”。某集团军部队反映营区周边的采矿厂和在建的水泥构建预制厂严重影响了官兵的训练生活,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责令两家单位关停并搬迁。军地三级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先后圆满解决了100多宗军地土地置换问题,较好地解决了“马巷旧机场”军民土地争议历史遗留难题、厦门水警区“水兵楼”建设与鼓浪屿风景区匹配问题,实现了军地建设和谐持续发展。

  着眼从根本上解决部队遇到的实际困难,厦门不断完善拥军政策法规保障机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厦门市拥军优属办法》《城镇退役士兵安置规定》《进一步加强军事设施保护工作意见》等45项政策法规,涵盖了拥军工作的方方面面。每年市里都会开展拥军政策落实大检查。为有效保护军事设施安全,厦门市专门成立了市、区两级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责成相关部门,严密监控各类军事设施安全、依法查处各种破坏军事设施行为。(新华社福州12月18日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