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7日 更新时间:2023年07月17日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文明传播】
炎炎夏日,海边成了市民游客们玩水纳凉的首选。厦门海岸线绵长,风景如画,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成千上万,可大浪无情,波涛涌动的海浪下也暗藏着风险。但厦门有爱,在茫茫的海岸线上,总能看到一支支志愿服务队的身影。烈日下,他们用脚步丈量海岸,用汗水书写担当,用爱心筑牢生命安全线,时刻守护着游客的安全。
开展安全巡护
做海岸线上的守护者
大海映衬蓝天,海堤和长桥飞跨,地铁和动车沐光穿驰,这是集美学村地铁站旁的“十里长堤”的好风景……每天,这里游人络绎不绝,而这其中,有一群身着蓝色服饰的身影显得格外不同。
“各位游客你们好,请看管好自己小孩,不要让他单独下水游玩,注意安全。”下午4点,室外温度早已冲破35℃,在十里长堤,不少游客正在嬉戏玩耍。厦门飞鹰救援队队长刘晓钟和队员们将各类救生设备准备就位后,拿着小喇叭开展常态化巡护、守卫和劝导工作。他们边走边不时播放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的警示语,直到晚上11点多。由于长期暴露在烈日下,大多志愿者的肤色黝黑发亮。
“我们的巡护内容是十里长堤和南堤公园,全部的巡护距离差不多有4公里。”刘晓钟告诉记者,不少游客喜欢在十里长堤海岸的石阶上游玩,但石阶因长期被海水浸泡,长满青苔,退潮时人走在上面特别容易滑倒。为此,厦门飞鹰救援队的志愿者们还自费购买药品,为受伤游客提供帮助。
在滨海旅游浪漫线集美侨英段,来自厦门519救援队的志愿者们每天开展海岸巡护。“很多人不熟悉潮汐规律,看到退潮就爬到礁石上,一不留神就被困住了。”厦门519救援队队长陈其标说,他们每隔半小时就会巡护,及时提醒游客注意潮汐变化、游泳时做好防护措施、劝阻家长们要把孩子带离危险的海域等。“有的游客会不听劝阻,我们就尽可能结合案例,向他们讲道理。”他说。
“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发生。”陈其标表示,厦门作为旅游城市,外来游客很多,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既可以传递爱的力量,也可以扮靓厦门美丽风景,同时,为构建平安厦门、爱心厦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协助应急救援
筑牢生命安全“防护堤”
天气炎热,到海边游泳的市民与日俱增。傍晚,海水开始涨潮,离海岸线约200米处的海面上,一对父女因体力透支大声呼救。岸上,一男子反应迅速,最终将这对父女平安护送上岸……这惊险一幕于近期发生在海沧湾海角九号海域,而出手救援的正是海沧区吉红海上救援队的队员。
陷在淤泥中无法动弹;游泳遇到退潮,回不了岸;在海滩捡花蛤被划伤脚……因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自救知识等,海边险情偶有发生。因此,海沧区吉红海上救援队连续多年在海沧大道海岸线及鳌冠海域开展为市民游客紧急处理伤口、专业救生员海岸巡逻、紧急救援等立体式志愿服务,为市民游客筑起安全守护线。
“我们队伍连续五年在巡逻辖区内创下‘零溺水’的纪录。”队长柯吉红告诉记者,他们在海上及时处理险情200余次、救起遇险人员165名,到学校、社区等开展海上安全知识讲座共230场。而柯吉红个人在过去40年多里,亲手救起的溺水者就达200余名。
谈及参与志愿服务、组建志愿队伍的初衷,柯吉红表示,年少时目睹妹妹因意外溺水离世的经历,使他至今难以忘怀。从那时起,他就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救助他人。而如今,“为社会多尽一点绵薄之力,去挽救更多的家庭”成为了吉红海上救援队的志愿服务精神之一。“这种精神吸引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加入。”柯吉红说,更多人在志愿服务中体会到向上向善的力量。
开展防溺培训
织密海上“安全网”
“看到有人溺水该怎么办?”近日,一堂有声有色的防溺水安全培训课,在海沧湾海角九号海域开展。厦门市救生协会水上救援队的队员假装“溺水”,与岸上的学生进行互动,向围观学生们演示正确的施救方法。随着扮演溺水者的队员在水中“扑腾”,岸上的学生试图利用竹竿对“溺水者”实施救援。然而却因为“溺水者”的力气太大,险些导致自己也落入水中。
“救援的第一要务是保证自身安全,盲目徒手救助溺水者非常危险,未成年人更不宜下水救人。”厦门市救生协会会长、水上救援队队长庄鹭杰告诉记者,为强化青少年防溺水意识,厦门市救生协会水上救援队创新宣讲方式,将防溺水课堂从教室搬到了户外,倾情打造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安全教育课堂。
“我们每周会定期开展公益防溺水培训。”庄鹭杰告诉记者,每年五月到九月,他们就会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街道向青少年开展防溺水的安全培训。培训时,他们会结合近年来发生的青少年溺水事件,让青少年深刻体会到掌握防溺水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现场教授溺水事故的急救处理、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救护技能,提升应急能力,引导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
此外,记者了解到,海沧团区委委托海沧区青少年权益中心,组织青春同行志愿服务队走进温厝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夏令营活动,向青少年开展防溺水等相关安全教育。(海西晨报记者 黄晶晶,来源:厦门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