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第九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日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6日 作者:
 【字体:  】【文明传播】

2023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口号是“捐献血液,分享生命”,活动主题是“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旨在感谢所有无偿献血者,是他们撸起袖子、无私捐献血液的崇高行为,挽救了临床垂危的生命,彰显了社会文明的公益力量。

  2022年,厦门市共有6.5万人次参与献血,全年总献血量突破19吨,创历史新高。千人口献血率达12.2‰,居全省首位,单采血小板同比增长7%,平均每天有约250位热心市民无私捐献热血。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关于表彰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厦门市第九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厦门市一批单位和个人榜上有名。

  2020-2021年度

  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特别奖

  港务集团

  25年热血坚持 企业献血日变身“嘉年华”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港务集团”)的献血史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8年《献血法》实施后,港务集团就一直倡导并组织员工开展献血活动,这一坚持就是25年。如今,每年的8月8日,港务集团都会上演一场热血“嘉年华”活动,大批员工踊跃参与,集体献血已融入港务基因,成为港务集团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0世纪90年代无偿献血推行之初,献血人员还较为零散,无偿献血的公益作用无法得到发挥。港务集团作为国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组织企业员工开展献血活动。2001年,在连续开展献血活动三年后,港务集团团委与市中心血站联系、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夏季血库用血尤为紧张,非常需要团体献血单位的支持。港务集团立即决定,把8月8日确定为企业献血日,组织献血车开进港务集中采血,此举大大提高了有效献血量。“像港务集团这样,将某一个日期固定下来形成‘企业献血日’,这在当时,还是非常少见的。”厦门市中心血站宣传招募部主任曾晓新介绍。

  如果说之前献血日像是港务集团的传统“节日”,从2016年开始,这个献血日则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更像是企业“嘉年华”活动。2016年“献血日”,港务集团创新形式,突出强化活动的宣导和趣味性,在无偿献血活动引入趣味拍摄、快闪互动、邮轮旅游抽奖等环节,吸引众多港务员工以及片区楼宇相关单位青年的踊跃参与。2018年,港务集团还将“献血日”设置在国际邮轮中心厦鼓航线候船大厅,轻松活泼的现场氛围,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的围观和参与,不仅展现港务员工的奉献精神,更是向外地游客展现厦门城市的文明风采。

  在浓厚的热血氛围下,每年的港务“献血日”,集团成功献血人数都超300人,涌现出许多无私奉献并具有榜样典型的“献血超人”。集团职工蔡建国坚持献血百余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据统计,港务集团已有十多名员工献血超4000ml,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25年的热血坚持,是一代代港务人大爱的基因延续。自设立“献血日”至今,港务集团及其下属各单位共8000余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逾250万毫升。厦门港务人用实际行动弘扬时代精神,以敢担当、扛责任的国企形象,传递爱心正能量。

  2020-2021年度

  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个人奖

  白志鹏

  现身说法 带动企业社区参与无偿献血

  “一个人献血100次,不如带动身边每人献一次。个人力量是有限的,让大家一起参与到无偿献血工作中,力量才是无限。”自 2000年第一次参加献血后,白志鹏就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年,他不只是献血者、是志愿者,更是宣传者、组织者。二十多年来,他用自己的献血经历现身说法,带动家人、朋友,公司、社区、爱心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2000年1月1日,白志鹏在思明北路偶遇一辆流动献血车,在哥哥的带头和鼓励下,第一次献血200ml。从2000年至今,他已捐献全血6000ml,血小板232个治疗量。在他的家族,从母亲到兄弟姐妹,每个人都在参与献血。哥哥白志坚、堂弟白志强都是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

  在坚持献血的同时,多年来白志鹏还坚持做志愿服务,他是厦门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之一,服务时长已超4900小时,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周末或节假日,在SM城市广场献血屋,经常会看到这位穿着红马甲、皮肤黝黑、光头的大哥,他就是白志鹏。“有人来了解无偿献血,我们就可以向他们介绍,无偿献血帮助他人,同时也有助于自己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如果碰到初筛不合格的献血者,我更会提醒他们,注重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帮助别人。”

  长期的志愿服务中,白志鹏常常看到用血者的家属来献血时的焦急状态,“需要用血的人真的很多。一个人一年最多可以献24次(血小板),但这能救多少人呢?我一个人能做到的始终是有限的,我希望能够一带十、十带百,让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 在白志鹏积极推动下,所在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把每年8月16日作为企业无偿献血日,献血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截至2022年,该公司累计成功献血超1200人次,累计捐献全血超33万毫升,单采血小板246个治疗量。

  白志鹏还推进无偿献血进社区,他所居住的金尚社区是厦门市首个认领献血日的社区,每年8月28日已成为金尚社区的献血日。此外,白志鹏还积极发动身边朋友资源,在他热心推动下,“安阳集团”“沛浪餐饮”“九牧王洁具”“天宝餐饮”等爱心企业纷纷加入无偿献血行列。

  “人最幸福的事不是得到帮助,而是帮助别人,只要心中有爱,志愿服务群众,我会一直做下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白志鹏始终坚守初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厦门市道德模范提名”“厦门市平民英雄”等荣誉。

  2020-2021年度

  无偿献血促进奖

  单位奖

  厦门大学

  青春正能量 微光可成炬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自1992年起,持续开展有组织、大规模的无偿献血活动。30年来,厦大将献血与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将无偿献血活动作为引领学生思想成长、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实践载体,无偿献血观念已深入厦大师生人心。

  两年举办18场无偿献血活动

  5月9日至12日,“热血同心青春同行”无偿献血周活动在厦大思明校区顺利举行,早在3月初,厦大翔安校区已先行举办了两场献血活动。每个献血季,厦大都会在两个校区举办至少6场献血活动,是厦门高校中献血场次最多的高校。尤其在2020—2021年度,在疫情阴霾持续的情况下,厦大克服种种困难,两年间先后举办18场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总人次3462人,占在校师生总数的9.6%,献血总量高达97万毫升,为保障厦门市临床用血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这一场场献血活动的背后,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努力。从活动前期宣传、场地物资借用、用电协调、现场宣传、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到后期的感恩反馈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流程中,厦大早已形成了以学生处为主导,学院积极参与,学生社团认真服务,学校办公室、宣传部门、保卫部门、后勤部门积极配合的良好工作模式。

  “厦大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非常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学校划拨专项经费,为无偿献血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创新献血后的反馈形式,增强献血者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联动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做好对献血者的关心关怀工作。”厦大献血活动指导老师朱天然介绍道。

  宣传动员 让更多同学加入“卷袖”之列

  每逢新生入学教育周、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厦大通过学校官网、“厦大XBlood”微信公众号、张贴海报、志愿者扫楼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渠道,加强无偿献血活动宣传。同时创新形式,组织献血知识竞赛,利用校园电台、宣传栏等开展献血科普知识宣传,营造浓厚的校园献血氛围。通过各类宣传动员,教育和引导学生用行动践行“责任、担当、奉献”的价值观。厦大还积极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走在献血第一线,带动周边同学加入“卷袖”之列。

  “未来,厦大人将传承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继续用实际行动支持无偿献血活动,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朱老师说。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微电影巧宣传 汇小爱于大爱

  近几年,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守正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无偿献血宣传和实践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平台,广泛动员校内师生、后勤人员参与献血活动。2020-2021年度,学院累计1080人次参与献血,总献血量超27万毫升。

  创新宣传载体 传播献血理念

  2022年初,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制作原创献血主题微电影《爱在三十六七度》,登上“学习强国”平台,电影讲述了大学生徐雪三年来一心想献血,却因为种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原因没有成功,经过她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献血。而她如此坚持的背后原因令人动容……微电影在校园内广泛传播,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也让无偿献血理念真正入脑入心。同时,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平台,依托“厦小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在校园内广泛宣传无偿献血。

  做好献血服务 提高参与率认同感

  “如何提升师生献血体验,增强大家对无偿献血的认同感,提高献血参与率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献血活动指导老师王克强说。每次献血季前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都会在前期举办献血培训会,普及献血知识,献血活动后及时举办分享会、献血达人表彰会、献血感恩晚会等一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献血活动氛围,增强大家对献血的认同感。

  “每一场献血活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团队都努力提供更多的暖心服务,并不断持续探索、深化献血模式,做大做强献血志愿服务品牌,大爱、奉献的正能量精神正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源源不断地汇聚。”王老师说。(厦门日报记者 刘蓉,来源:厦门文明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