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2日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2日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文明传播】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许晓婷 通讯员 陈锐志)“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筼筜湖畔,水清岸绿、白鹭飞翔,高颜值生态文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这里已然成为美丽厦门的“城市会客厅”。
11月19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上,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表彰名单出炉——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获评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生态环境部共评选出40个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凭借近年来、尤其是2020至2021年期间出色的工作成效上榜,成为福建省三个获奖单位之一。
亮点1
建强治水“指挥棒”
强化组织领导,久久为功做好治水文章
从昔日的臭水沟,变身高颜值“城市会客厅”,翻开筼筜湖治水这篇“大文章”,不难发现蕴含其中的决心和智慧——强有力的治水“指挥棒”,是筼筜湖华丽蜕变的密码。
时针回拨至1988年3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主持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打响了筼筜湖治理大硬仗,其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了筼筜湖治理要求。
历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一茬接着一茬干”,把筼筜湖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治理时间节点与目标。2018年3月,厦门市实行双总河长制,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担任市级总河长,强化“治水”工作的党政同责。同年9月,筼筜湖被提升为全市唯一的市级湖泊,由分管副市长任湖长,强化党政齐抓、部门协同、市区共管的保护机制。
2019年,为进一步做好中央生态环境督察交办事项整改,加快补齐全市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我市成立市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指挥部,并多次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部署筼筜湖水环境整治工作。2020年,我市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筼筜湖片区大提升专项工作组,负责筼筜湖片区“四湖六园”文化提升和水质改善等项目的策划、推进和落实工作……
强化组织保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提升流域水体质量,这才实现了筼筜湖水环境的大幅改善。
亮点2
筑牢法治“防护墙”
构建保障体系,打造依法治湖“尖兵利刃”
在筼筜湖治理方针中,依法治湖,摆在首要位置。这是因为,厦门管理者深谙,只有从法治高度着眼,才能从根本上筑牢治水护湖的“铜墙铁壁”,打造水清岸绿“防护墙”。
1988年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先后修订颁布了《筼筜湖管理办法》《厦门市筼筜湖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2018年,启动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2020年5月1日起,《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正式施行,通过强化湖区保护、突出首要职能、规范湖区秩序、推进精细化管理等方法,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加强湖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湖区治理机构建设,先后成立了市筼筜湖管理处、筼筜湖城监中队、市筼筜湖管理中心。2019年更名为“筼筜湖保护中心”,将保护生态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将白鹭洲公园、海湾公园纳入筼筜湖湖区统一管理,形成了如今的“四湖六园”新格局。
亮点3
当好绿水“守护者”
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守护水清岸绿
当好绿水“守护者”,动态施策,综合开方。“1984年至2016年,筼筜湖共实施四次较大规模综合整治,实施三次全湖大清淤,目前正在开展第五期综合治理。”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主任魏道军介绍说,除了清淤,筼筜湖还开展了红树林种植等措施,实现沿湖全部沟口的截流,有效改善湖区水质及生态环境。
为了准确掌握筼筜湖水体生态恢复和变化情况,自1999年起,市筼筜湖保护中心便常态化开展水环境跟踪监测工作,开展湖区水生生物、底泥、鸟类、红树林等的基础性调查和改善性科学研究工作,及时掌握湖区生态本底情况和存在问题。
多年来,我市先后成功解决18号排洪沟的水体黑臭、南12号沟截流泵站异味等问题,开展湖区生态清淤、西堤闸门及第二泵站建设、西水东调提升改造等工作,并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推动流域范围开展“正本清源”、“雨污分流”、污水厂新建扩建、市政污水系统提升改造。
为了保护筼筜湖水土和生物多样性,湖区还及时开展引鸟措施及红树林区底泥回填、恢复种植工作,以及城市灯光对市鸟白鹭的影响、海洋浅水湿地生物修复等多项科研项目,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图景打下坚实基础。
亮点4
下足治理“绣花功”
多维统筹施策,提升片区文化内涵
打造岸上水中,处处可见的人文景观和生态美景的秘诀,是以工程项目为抓手,下足治理“绣花功”,既提升湖区环境,更赋予片区文化内涵。
首先是启动湖区专项保护规划、筼筜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系统化方案编制工作。之后,全面开展流域治理工作——市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指挥部牵头抓总,加快推进筼筜湖流域污水厂网及调蓄池等设施建设,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及调蓄池,提升流域污水处理及调蓄能力,削减雨天合流制溢流污染。同时,以排水管网系统深度排查工作为基础,提高雨污分流水平。
全面开展筼筜湖片区大提升工作,也是一大抓手——通过加快实施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及西堤闸、筼筜湖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筼筜湖“西水东调”生态补水、筼筜湖干渠导流堤延伸至莲岳路端等“水更清”系列工程,系统治理筼筜湖水质;实施口袋公园等“魂更强”系列工程,赋予园区更丰富文化内涵。
亮点5
壮大共治“朋友圈”
创新治理机制,打造共建共治模式
如今,筼筜湖的治理,不再只是管理者的工作,而是厦门人共同参与的“家事”。这种齐抓共管的氛围,得益于一开始就搭建的共治平台。
早在筼筜湖治理开启之初,我市就组织专家、干部、群众等建言献策,认真办理信访件,推动多方共同参与治理筼筜湖。此后,还定时举办环湖社区共建活动,以党建为引领,共同推进辖区文明创建工作,成功将湖区周边各治理力量变为党组织引领城市治理的“左膀右臂”,壮大城市基层党建的“朋友圈”。
同爱一片湖,共建一个家。沿湖居民积极参与湖区志愿管理,湖区公园管理的“市民园长”模式,实现共治、共管、共享。2017年国家公园协会将筼筜湖创新管理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2020年全国首创“市民湖长”制度,进一步提升市民参与湖区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治理成果】
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数据显示,筼筜湖生态指标持续改善,水体氨氮浓度,已由1987年的39.4毫克/升,大幅降低至2021年的0.058毫克/升;湖区游泳生物由极度耐污的攀鲈鱼1种,增加至63种以上,累计发现鸟类95种,更发现粗皮鲀、小型鲨鱼、海龟、中国鲎、栗喉蜂虎、田鹀等多种珍稀生物,湖区人工恢复种植的大面积红树林为国内外罕见的城市中心“家门口”红树森林,水环境生态改善显著。
也因此,2020年,国家发改委将筼筜湖综合治理模式列入国家发改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2021年,筼筜湖生态修复作为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主题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论坛。
环境改善惠及民生
筼筜湖的综合治理,推进了流域的产业转型和厦门城市发展,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社会效益持续提升。如今,筼筜湖片区已发展成为厦门市标志性的行政、金融、商贸、旅游、居住中心。多年来,在这里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龙舟赛、世界高力F1摩托艇、北大清华赛艇邀请赛等。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筼筜湖中央的筼筜书院成功举行双边会晤;2020年11月25日,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幕式在筼筜湖畔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