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30名志愿者为前埔社居民解决实际困难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5日 更新时间:2021年08月16日 作者:
 【字体:  】【文明传播】

在思明区嘉义路,一辆满载玻璃幕墙材料的闽C牌照大型货车,已停在路边多日。

  厦门市思明区,这是货车司机王伟华运输的最后一站。卸货前一晚,他通过手机搜索,找到4公里外前埔社的小旅馆,准备休息一晚再卸货。

  “一觉醒来,就出不去了。”8月1日一早,厦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发布第2号通告,前埔社区前埔社列为中风险地区。区域内600多栋楼、1.4万多名居民实行封闭式管理,小王也滞留其中。

  不只小王,这场不期而至的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晓晓预约的科目二考试就差两天,欣路的预产期就要到了,小峰家里的处方药快用完了,倩云每周的透析怎么办……林林总总,这里的居民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

  这几天,前埔社区居委会2楼办公室夜里也是灯火通明。自封闭式管理以来,办公室的6部电话时不时响起,30名青年志愿者24小时轮流接听,一本本笔记本记录下每一位居民的需求。

  看不见的电波和光缆,一头连着封控区的居民,另一头连着外界无限的牵挂。

  一条电话线的“守”与“望”,让这场“战役”充满温度。

W020210805276565855512.jpg

“爱心帮帮团”在前埔社走街串巷,提醒居民戴好口罩,不要聚集。受访者供图

  2条热线坚守  实时倾听传递居民声音

  1999年出生的陈锴刚入职厦门市青少年宫不久。接到通知那天,他正和其他老师在五一广场开展志愿服务。8月1日,一个紧急“调令”,30名青少年宫志愿者从五一广场集结出发,来到前埔社区居委会当起临时“话务员”。

  “我这里网络坏了,你们能找人来修吗?”“我们家没有煤气了!”“帮帮我,我父亲脑溢血手术刚做完,处方药只剩下3天的量了”……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5977198、5977186两条热线、6部电话声此起彼伏,志愿者“三班倒”,将内容记录下来,根据轻重缓急再转接到不同职能部门。

  这是封控区居民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陈锴知道自己的任务至关重要,甚至关乎居民的生命。遇到重要的电话,他就会做个记号,比如处方药无处购买的问题,他联系区卫健局、市卫健委,主治医生翻出病历,才开出了药。

  “这辈子没有这么密集地接过电话。”嗓子哑了,说不出话了,就换个人继续接。高峰时期,6部电话一天接到了1000多通来电。

W020210805276565884341.jpg

志愿者正在接听来自封控区居民的咨询求助电话。记者 白斌斌 摄

  1个新生命到来  封控后首个新生儿降生

  每通电话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我老婆超出预产期4天,感觉要生了!”8月1日下午,一通电话打到了热线室,电话那头传来居民余先生焦急的声音,当天不巧,正是他准备带妻子蔡女士去医院待产的日子。

  “前埔社中风险地区有个孕妇可能要临产,你们能接吗?”没过多久,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叶明珠就接到电话,她一口应了下来。医护人员早早做好准备,严格执行防疫流程。120负压救护车把夫妻俩送到中山医院,经由专门通道,蔡女士住进了妇产科隔离病房待产,各项医疗检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蔡女士情况良好。

  8月2日14点30分,蔡女士被送入隔离产房。当天20点26分,她顺产下一名女婴,体重5斤8两,各项评分良好。为了方便照顾,宝宝出生后转到了新生儿科,由医护人员专门看护。

  首个新生儿降生的消息传回热线室,志愿者们欢欣鼓舞,一时间,所有的疲惫已不值得一提。

  “吾此生可多爱一女子,那便是你!”8月2日晚,余先生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小宝宝的照片,并在这段文字后面附上了3个笑脸。

  24名居民“请战”  “爱心帮帮团”随叫随到

  “你们需要志愿者吗?我在封控小区里,可以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8月2日20点55分,在热线室,志愿者蔡冬梅接到一则“请战”电话。“不能去上班,就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电话那头是前埔社居民刘扬喜。

  新厦门人图书馆是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第一所公益图书馆,就在前埔社内。封闭管理后,城市义工协会调动家长们在村里互帮互助。经过两日的组建,一支24人的志愿服务队——新厦门人图书馆“爱心帮帮团”在前埔社成立,刘扬喜成为队长。

  “我儿子8月6日要填报高考志愿,但家里唯一的电脑坏了,可以帮忙寄出去维修吗?”“爱心帮帮团”组建首日,居民胡先生的一则求助被发布在微信群中。“我家有电脑,可以借给你们。”小区封闭管理后,人和物“只进不出”,刘扬喜二话不说把自家电脑借给胡先生。

  昨晚,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在大雨中进行。“2号口需要协助维持秩序”“收到,收到,马上到!”“爱心帮帮团”群里,志愿者随叫随到。

  6名网格员带路  走街串巷协助居民检测

  “原来袜子、口罩也会湿透。”8月3日下午,黄秋燕脱下防护服时,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汗水滴答滴答地掉。

  黄秋燕和其他5名社区网格员就住在前埔社,封闭管理之后,他们也被“困”在里面。作为厦门比较典型的城中村,前埔社内道路复杂狭窄,防控难度大。确诊病例所居住的居民楼,及其活动轨迹所涉及的50栋居民楼被划分为一级管控区,全部实行严格的居家管控隔离,不允许出门,不允许下楼。其他500多栋作为二级管控区,居民可以分时段错峰到定点位置领取生活物资,但不允许聚集。

  黄秋燕恰好居住在二级管控区,相对自由。8月3日,前埔社开展核酸检测,需要对51栋楼1400多名居民入户检测。黄秋燕熟知这里的每条大街小巷,她决定带领核酸检测人员入户检测。“保证一户都不落下。”从6点多工作到15点,脱下防护服的一刻,她突然发现自己说不出话了,“太久没喝水,喉咙一下子卡住了”。

  从两条热线的守护,到居民自发“请战”,再到社区网格员不畏艰难的付出,一场“守望相助”的接力在这里不断上演。(海西晨报记者 雷妤 柯小娇 陈佩珊)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