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7日 更新时间:2021年06月07日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文明传播】
的哥潘宏克是位爱学习的热心肠,不但是“雷锋车队志愿队”的核心成员,还连续10年加盟高考爱心车,服务高考考生;土生土长的围里人陈峻希,在围里社区任职9年来,社区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人文环境越来越好。
居委会主任颜翔所在的官任社区,有1136名境外人士。所以她抓紧时间充电,希望能练好英语口语,更好地服务中外居民……
不久前,我市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部署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本报今日带您走进三个获得表彰的“文明市民标兵”家庭,感受文明家风、弘扬榜样力量。
关键词 爱学习
妻子嫁给他 就是看中他的热心肠
厦门日报记者刘少敏(右一)采访潘宏克一家,潘宏克正向记者介绍他最爱的《资治通鉴》。
●出镜家庭:潘宏克(文明市民标兵),39岁,海峡出租车司机;妻子吴丽娜,35岁,商场导购员;大儿子潘奕霖,14岁;小儿子潘奕行,7岁。
●家庭住址:思明区前埔村
●心愿: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各行各业都能够红红火火。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刘少敏 图/记者张江毅)“我的高考爱心车结对成功了。”潘宏克把手机递给妻子吴丽娜,这已经是他第10年投身高考爱心车行列了。但对于潘宏克而言,这次有些特别——今年4月份,潘宏克刚刚完成“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前三个科目的考核,亲身体验了一番“高考”。
“游客来厦门,首先接触的可能就是出租车司机,我就觉得没有文化不行。”在潘宏克看来,他的形象就是厦门形象的“小窗口”,这让他硬逼着自己挤出时间学习。除了准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他还利用闲暇时间把一套20册的《资治通鉴》通读了两遍。潘宏克时刻关注新闻,厦门最近又出台了什么好政策,他总是能第一时间分享给乘客。
挤出时间学习,对潘宏克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几乎每天都要在车上待上12个小时。作为“雷锋车队志愿队”核心成员,潘宏克一有时间就投身雷锋车队的公益服务,文明交通督导、无偿献血、洁净家园、慰问孤寡老人……
潘宏克帮助过的人中,有一对盲人双胞胎让他印象深刻。去年夏天,潘宏克和另外几位“雷锋车队志愿队”的一起帮助一对盲人双胞胎兄弟克服上班途中的转车困难。每次接送都要耗费1个多小时时间,有时不凑巧接了岛外的单子,潘宏克都会不顾损失空车赶回。
“既然要做公益,就不能考虑钱的得失。”潘宏克说,让他能够践行这一理念的动力,源自妻子和儿子们的认同和支持。“我老婆从来不问我今天赚了多少钱,这种信任很让我感动。”潘宏克说,对于孩子们他也有很多亏欠。因为公益服务时间有时不好控制,好几次都没法赶回来接孩子放学,只能拜托朋友、邻居帮忙。
“我就是看中他这份热心肠才嫁给他的呀。”妻子吴丽娜说,好在孩子们也都十分懂事。吴丽娜每次带孩子们出门逛商场下馆子,潘宏克都很少有空参加,以至于上周末出发去吃比萨前,大儿子得知爸爸不去,还十分心疼地问她:“咱们每次出去玩都不带爸爸,会不会不太好?”
“好儿子,爸爸没白疼你们。”潘宏克哈哈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在潘宏克看来,钱都是可以努力去赚的,但帮助他人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好几次,潘宏克凭借乐观态度和条理清晰的逻辑,耐心说服搭乘的士的轻生人员重拾生活信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赠花人。”潘宏克说,来厦十余年,正是在这座文明城市里遇到的种种美好,激励着他继续前行。
关键词 懂宣传
办好社区公众号 让居民更有归属感
厦门日报记者柯笛(右二)采访陈峻希一家,陈峻希向记者展示围里社区微信公众号。
●出镜家庭:陈峻希(文明市民标兵),31岁,围里社区党总支委员;妻子卢汇,31岁,围里社区垃圾分类专职工作人员;女儿陈语墨,7岁,学生。
●家庭住址:湖里区围里社区
●心愿:希望居民都能安居乐业,社区越来越文明和谐。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柯笛 图/记者林铭鸿)跟随陈峻希走向他家,需要在围里社区的巷道里穿行一段距离,沿路密集排列的小吃店、超市、KTV等,让这个楼宇纵横交织的社区升腾出一股热闹烟火气。“有人气,有活力,这些年,我们社区发展得越来越好。”谈起这个他生长的地方,陈峻希很自豪。
作为土生土长的围里人,陈峻希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回到围里社区任职,主要负责共青团、精神文明、宣传、文体等工作,从2012年至今,已经9年了。刚到社区就职时,陈峻希发现,工作开展起来有些困难,尤其一些需要居民参与的文明创建活动,难组织,难开展,举步维艰。“那会儿我是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大家不认识我,也没有信服力,提出的活动没人愿意参与,做完之后也没人知道。”当时的陈峻希十分苦恼。
不过他不怕难,也肯钻研,终于决定另辟蹊径,通过搞好宣传从而做好文明创建工作。“社区做的事需要告诉居民,一些社区建设工作也可以让居民参与进来。”2014年,陈峻希创建了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当时没有多少先例做参考,他从居民喜欢的活动、热衷的话题来入手,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管理、发布内容。为了制作更多又快又好的内容,陈峻希自学技能,从拍照、修图、摄像、剪辑,到制作简单的视频特效,“简直学无止境啊。”陈峻希笑着说。妻子卢汇嗔怪道:“那段时间陈峻希经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
2016年9月,“莫兰蒂”台风来袭,重建家园的“厦门速度”打动全国,陈峻希扛起相机奔赴一线,记录下前来社区支援的部队官兵、自发行动的社区居民们的身影,和妻子一起撰稿,接连发布数篇推文总结回顾并表达感谢,阅读量高达上万。“看到这些身穿军装的小伙子忙累一天帮助我们清理家园,甚至直接睡在地板上,居民们都被深深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陈峻希感慨,宣传的力量让大家对社区更有归属感,也让群众更有凝聚力。如今,围里社区微信公众号已有不少本社区居民关注,后续发展起来的微信视频号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居民关注,一些陈峻希自摄自剪的活动视频阅读上万,数百人转发、点赞。
“这幅纽扣画是我女儿做的。”在陈峻希家的书架上,还摆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参加社区活动时制作的纪念品。几年下来,在陈峻希的推动下,社区在重要节假日期间开展数十场主题活动,与此同时,还组建了舞蹈队、合唱队、太极拳队等多支文体队伍,还开办了儿童创意绘画课、科学实验课、茶艺活动课等等。“近几年来,开展活动时群众响应度都很高。”在陈峻希看来,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了社区居民展现自我的舞台和融洽感情的纽带,而良好的人文环境,正是社区文明创建的灵魂和核心。
关键词 善沟通
在“地球村”工作 用心对待每一位中外居民
厦门日报记者杨霞瑜(右二)采访颜翔一家。
●出镜家庭:颜翔(文明市民标兵),40岁,思明区筼筜街道官任社区居委会主任;丈夫邱龙祝,45岁,环保行业;儿子邱成楷,13岁,学生。
●家庭住址:思明区前埔东社区
●心愿:希望文明的力量继续温暖着这座城市,家人平安顺遂。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 图/记者 张江毅)一到颜翔家里,烤箱里的抹茶戚风蛋糕让满屋子弥漫着烘焙的香气。“儿子最喜欢妈妈做的食物。”丈夫邱龙祝说孩子从小就是妈妈的小帮厨,做蛋糕时,他会打蛋清,做中餐时,他择菜、洗菜和剥蒜。
颜翔不仅带着孩子一起烹饪美食,也和他一起参加城市的文明“微行动”。有一次在参加爱心献血活动时,儿子邱成楷在炎热的天气下发宣传手册、搬运物料,热得满头大汗仍然丝毫不倦怠。邱成楷说,想要帮助别人,就不能怕辛苦,这是“文明标兵”妈妈教我的。
颜翔所在的官任社区有着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136名境外人士,是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作为社区工作者,颜翔和同事需要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境邻”,做好中外居民的安全保障与民生服务,加强大家的互动交往,确保邻里和谐。
去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颜翔的手机不离手,除了时刻留意新变化、做出相应的落地安排,也要回应社区居民的困惑、安抚他们的情绪。
“记得当时一位外籍女士带着孩子刚入境不久,被要求到定点酒店集中隔离时很不理解,抵触情绪比较大。”颜翔说,沟通后发现,对方是想等当天过完生日,隔天再去酒店隔离。“我站在她的角度,倾听她的想法,同时和她解读政策要求,最后对方愿意配合了。”
隔天,颜翔和同事准备了生日蛋糕和贺卡送到酒店。特殊时期,还能在隔离酒店收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日祝福,外籍女士被感动了,不仅配合隔离工作,还特地在社交平台点赞了社区人员的服务和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用心。
同在“地球村”里,大家和谐共处很重要,颜翔谨慎、用心地对待每一次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相处。“希望能练就一口熟练的英语口语,更好地服务中外居民。”基本上每周五,她都会去参加由外籍志愿者开设的社区“多元文化和英语能力提升”课程。休息日的时候,颜翔和丈夫会陪着孩子运动、学习。
来自家长的榜样和爱的力量,在这个小家庭里,似乎早已成为一种传统。颜翔的祖父母是印尼归侨,外祖父母是南下干部,父亲在教育事业上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一代又一代人带着爱国爱乡的情怀,竭尽所能、满腔热情地参与着城市的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