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4日 更新时间:2019年06月04日 作者:
 【字体:  】【文明传播】

6月3日,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厦门市环境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一组又一组亮彩数字、一个又一个亮眼成绩,全面展示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整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空气优良率全国第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国第七,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率连续三年全省最高……空气更清新、水源更纯净、环境更美好,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市民在美好的生态环境中体会最真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一切成绩和收获,都在告诉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厦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迈出越来越稳健的步伐。2018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市生态环境局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联合全市各级各部门,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无愧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亮点1 

  空气更清新 

  空气优良率全国第二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1,比去年同期改善0.06,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七;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优良率高达98.6%,在全国排名第二;PM2.5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第二阶段目标的限值要求,提前达到2020年的攻坚目标。

  这一组耀眼的成绩,在现实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厦门蓝”的美名远扬,全体市民呼吸着更加清新的空气;最坚实的保障就是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不懈奋斗。

  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表决通过《关于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定》,为持续改善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提供了法律依据。市生态环境局连续组织开展两轮“2018年守护蓝天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攻坚成效明显。与此同时,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大力推广纯电动车辆,切实遏制住机动车污染的源头;强化VOCs整治、锅炉窑炉综合整治、无组织排放管控一系列深化治理工作,切实提升工业企业的治污水平;扬尘综合治理、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以及针对秸秆焚烧、农业源氨排放的管控也不断加强……各相关部门积极携手,综合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这样的治污攻坚,不仅限于本市区域,201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召开厦漳泉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厦漳泉三地环保部门签署了三方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闽南蓝”。海沧区、翔安区分别与漳州市台商投资区、南安市建立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一个覆盖整个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大气污染防控大网初步成形。

  不仅如此,立足“智慧环保”建设成效,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也在逐步强化,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利用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等技术手段,为空气质量提升工作的决策和管控提供科技支撑,并创新建设厦门大气环境质量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日常空气质量管控的精细化和智慧化。

  亮点2 

  水源更纯净 

  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 

  2018年,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北溪引水、坂头石兜水库和汀溪水库达标率100%,水质监测指标全年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湖边水库、新丰水库、上李水库等几个主要水库的水质均良好,筼筜湖水质也有明显提升,较基准年2015年分别改善57.8%、45.6%。近岸海域水质指标基本符合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我市八大海滨浴场水质均适宜或较适宜游泳。

  各种水体环境质量都有了进一步提升,这便是2018年我市全力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的力证。根据《厦门市水污染防治2018年计划》的要求,我市各相关部门深入实施“水十条”工作,围绕工业污染控制、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船舶港口污染控制、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环境管理、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目标任务考核等十个方面开展工作。

  这其中,实施小流域综合整治、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我市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主动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以加强水源地风险防控,自查上报或上级交办共9处问题在全省率先完成整改,并顺利通过国家专项督查、巡查。

  在小流域综合整治方面,我市创新对隘头潭国控断面上游80个污染点源实施精准减排,对44个入河排放口实施精准溯源,并实施V类小流域精准治理项目11个,小流域周边生猪、牛蛙、规模化禽类养殖和小石材加工企业清退率达到“4个100%”,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深青溪、许溪、东溪3条劣V类小流域均已全部完成销号。不仅如此,我市投资2.038亿元,新建污水管网96.8公里;此外,还建成了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完成340个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及139个自然村截污纳管建设;前埔、集美、杏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完成,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或类Ⅳ类排放标准。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污水得到进一步的处理和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的水资源压力,保障河湖生态水量,从而切实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亮点3 

  环境更美好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33.57km2 

  《公报》显示,2018年,我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持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其中,农用地土壤详查采样已经完成,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医疗废物处置率均达到100%。辐射环境质量也持续保持稳定,未出现电离辐射超标或放射源失控问题。

  声环境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其中,我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质量总体较好,平均等效声级为66.4dB(A),与2017年相比,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程度有所下降。功能区噪声方面,文教区、居民区昼夜噪声达标率更是比2017年有所提升,均达到100%。

  安全宜居、清净怡人,美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倍感幸福,连动物、植物也在这里找到了属于它们的幸福家园。2018年,我市初步划定233.57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全市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外围保护地带面积达330.88平方公里,全市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达0.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2.07%,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白鹭、栗喉蜂虎种群数量稳定,栖息地生态良好。

  在对生态环境实施高水平保护的同时,厦门的经济社会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便是最好的证明。这是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的研究和评估,主要指标共17项,既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相关指标,也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指标。在这一重要的研究评估中获得全国第一,而且还是全国仅有的两个80分以上(厦门得分80.94,第二名杭州得分为80),足见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已经位居全国前列,整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成绩并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起点。据市生态环境局介绍,2019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该局将继续聚焦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市,以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厦门日报记者 黄璜)





关闭窗口